[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抽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7313.5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5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郝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翠红 |
主分类号: | F04B9/14 | 分类号: | F04B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抽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油抽油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的保养越发重要。机动车以及工程机械、柴油机发电机组等都需更换机油,传统换机油的办法大体上有三种:1、是将车辆使用升降机升起,工作人员站在车辆下面把油底放油孔的螺栓拆下,将机油放出,再加入新的机油,2、使用地沟,工作人员站在地沟中,把油底放油孔的螺栓拆下,将机油放出,再加入新的机油。3、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直接进到车底下,拧开油底放油孔的螺栓,将机油放出。上述的换机油的工作过程很不卫生,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工作效率低下也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废机油的储存和再利用很难得到保证,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卫生、高效并且利于机油回收利用的机油抽油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油抽油器,包括筒体、贯穿筒体上端的拉杆以及安装在拉杆顶端的把手,筒体上端设有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部设置有出油接管;筒体内设有活塞,活塞与拉杆底端连接;活塞上设有活塞通孔,活塞通孔底部设置有钢球A;筒体底端设有进油通孔,进油通孔上部设有钢棒,钢棒与进油通孔之间设置有钢球B;进油通孔的下端设置有油管接头,油管接头连接有导油管。
进一步地说,筒体下部安装有固定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维修人员可以方便的抽取机油箱内的机油,快速高效,而且工作过程中对人体健康无害,同时也能保证废机油的回收和再利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油管接头;3-进油通孔;4-钢棒;5-活塞通孔;6-筒体;7-护盖;8-把手;9-出油接管;10-拉杆;11-活塞;12-钢球A;13-输油管;14-钢球B。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机油抽油器,如附图所示,包括筒体6、贯穿筒体6上端的拉杆10以及安装在拉杆顶端的把手8,筒体6上端设有护盖7。筒体6上部设置有出油接管9。筒体6内设有活塞11,活塞11与拉杆10底端连接。活塞11上设有活塞通孔5,活塞通孔5底部设置有钢球A12。钢球A12的直径略大于活塞通孔5底部的直径,在重力作用下钢球A12起到密封通孔底部的作用。
筒体底端设有进油通孔3,进油通孔3上部设有钢棒4,钢棒4与进油通孔3之间设置有钢球B14。进油通孔3的下端设置有油管接头2,油管接头2通过导油管13与油箱出油口连接。钢球B14的直径略大于进油通孔3底部的直径,在重力作用下钢球起到密封通孔底部的作用。
筒体6下部安装有固定座1,可以将抽油器固定在机动车上,方便使用。
需要更换机油时,维护人员在出油接管9上接上管子,管子另一端接到盛放废机油的容器中。工作人员向上拉动把手8,把手带动拉杆10运动,拉杆10带动活塞11从筒体6的下部运动到筒体6的上端。在活塞11由下到上的运动过程中,活塞11与活塞下方的筒体内壁形成一个负压腔,机油箱内的机油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过导油管13、油管接头2和进油通孔3,进入到负压腔中。在这个过程中,机油会顶开钢球B14,使得钢球B 14跳起,不再起到密封的作用。但是在钢棒4的作用下,钢球B14不会跳出钢棒4限定的范围。
当拉杆10上升到最高高度时,也就是活塞11上升到最高高度时,工作人员向下推动把手8,拉杆10和活塞11从筒体6的上部往下运动,这个时候进油通孔3处的钢球B14在压力的作用下密封进油通孔3,而活塞通孔5处得钢球A12则在机油压力的作用下被顶起,机油通过活塞通孔5进入到活塞11与活塞上部筒体内壁形成的空腔中。
当活塞11运动到最下部时,原先进入到筒体6内的机油大部分进入到聚集在活塞上部的空间里,活塞11再次被向上运动时,机油从出油接管9处流出,流到盛放机油的容器中。工作人员不停的往复推拉把手,机油就会不停的被抽出来,流到容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翠红,未经郝翠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73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玉米茬机具
- 下一篇: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