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防水型通风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8320.7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麦克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2 | 分类号: | F24F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防水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结构防水型通风器。
背景技术
屋面通风器作为无动力自然排风设备,24小时无需人员操作、无需电力能源,广泛应用于大型车间和厂房屋顶;但是现有的通风器每个单元的排水槽和泛水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处的缝隙通常是由硅胶进行密封,这样的密封方式容易松动和损坏再次露出缝隙,时间长了也不易维护,而两端头处的泛水板连接处的缝隙也不易密封,对于以上的缝隙如果密封不好都会造成屋内进水的情况出现,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防止泛水板连接处的缝隙造成漏水的结构防水型通风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结构防水型通风器,由数个相互连接的通风器单元及端头板组成,所述通风器单元包括支撑柱、圆弧骨架、防雨板、外护板、排水槽、导流管、泛水板,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通风器单元的泛水板相对接处的边沿设为折边,两折边上设有与两折边匹配的扣件。
作为优选,端头板处的端头泛水板与其两侧的泛水板为一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泛水板之间通过扣件连接和端头泛水板与相邻两侧的泛水板的一体连接同样起到了结构防水的作用,相比以往的硅胶防水具有结构牢固,不易被破坏,维护容易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两相邻排水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集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两相邻泛水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端头板处的端头泛水板与其两侧的泛水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顺坡通风器的上端头泛水板与其两侧的泛水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顺坡通风器的下端头泛水板与其两侧的泛水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6,一种新型结构防水型通风器,由数个相互连接的通风器单元及端头板10组成,所述通风器单元包括支撑柱、连接在支撑柱上的圆弧骨架3、固定在圆弧骨架3外的外护板9,所述支撑柱包括立柱1和斜支撑柱2,斜支撑柱2上通过檩条连接有防雨板4,防雨板4的下边沿连接有排水槽5、排水槽5上通过导流管6连接进行排水,圆弧骨架3和外护板9的下端设有泛水板8,圆弧骨架3的上端间连接有拉杆7,整个通风器固定于屋面11上,其中,两个相邻通风器单元的排水槽5相邻端通过集水盒51进行连接,导流管6连接于集水盒51底部,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述的排水槽5的底部两端为向下倾斜的结构,方便水流进集水盒51内排出,所述集水盒51为一敞口的盒子,盒子开口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出一竖板,该竖板的高度与排水槽5的高度一致,盒子的开口宽度与排水槽5的宽度一致,集水盒51通过铆钉铆接与相邻的排水槽5间,排水槽5的水直接流进集水盒51再通过导流管6排出;两个相邻的通风器单元泛水板8相对接处的边沿设为折边81,两折边81上扣接有与两折边81匹配的扣件82,扣件82包括与折边相匹配的顶板及一体连接于顶板两侧的侧板构成,所述扣件82还可以通过铆钉等固定于两折边81上,扣件82的顶板具有阻止水从泛水板8间的缝隙间流进室内的作用,两端头板10处的泛水板83与其两侧的泛水板8为一体连接。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7、图8,一种新型结构防水型通风器,该通风器为顺坡型通风器,该顺坡通风器的上下两端头板10处泛水板与其两侧的泛水板8为一体连接,其中,该顺坡通风器的上端头泛水板84缺少下端的竖板,下端头泛水板85为普通的端头泛水板;两侧的泛水板8为上下相互搭接的结构,所以不需要在相接处设置扣件;本实施例的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麦克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麦克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83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