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移动硬盘盒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8563.0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4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韩春晓;张兴明;傅利泉;朱江明;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12 | 分类号: | G11B3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移动 硬盘盒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移动硬盘盒,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载,船舶等移动装备上使用的车载移动硬盘盒接口。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社会安定的要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对于移动监控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监控需求不断上升,相应的这类需求必然会涉及到移动存储器及其接口。目前,该类设备使用的连接器主要存在电气性能上不能符合振动情况下的要求,接触不良,信号顺序混乱等问题。容易导致使用情况下的异常情况出现,导致监控数据出现问题或丢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移动硬盘盒接口,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车载移动硬盘在使用中的稳定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车载移动硬盘盒接口,它为固定在车载移动硬盘盒上的十七个引脚;其中,第一引脚为第一个USB接口电源,第二引脚为第一个USB接口差分数据线DM,第三引脚为第一个USB接口差分数据线DP,第四引脚为电源地,第五引脚为第二个USB接口电源引脚,第六引脚为第二个USB接口差分数据线DM,第七引脚为第二个USB接口差分数据线DP,第八引脚为电源地,第九引脚为SATA硬盘电源,第十引脚为SATA硬盘电源,第十一引脚为电源地,第十二引脚为SATA硬盘接口发送差分数据线TXP0,第十三引脚为SATA硬盘接口发送差分数据线TXN0,第十四引脚为电源地,第十五引脚为SATA硬盘接口发送差分数据线RXN0,第十六引脚为SATA硬盘接口发送差分数据线RXP0,第十七引脚为电源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保证移动环境下,特别是振动环境下的信号连接可靠性,应用本实用新型,即使在较为恶劣环境下,移动硬盘盒仍然能够被正常存取大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CE10-17型电连接器的基础上,做了限位处理,降低在振动情况下的位移偏离程度。同时配合合理定义的电器连接脚位定义,使得在振动情况下,电器信号的干扰降低到一定程度,不足以影响信号传输。采用以上方案后,连接器在振动情况下,由于采用的是线簧插孔的连接结构,可以并允许存在一定的位移而保证连接触点不被分离。同时配合限位处理,保证了连接器部分的位移偏差在线簧插孔连接器的允许范围内,保证了连接触点的良好接触。数据传输的电器接口采用USB和SATA等串行数据传输方式,该方式下的电器信号方式采用差分信号实现,因此对于外部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同时,兼顾了引脚的合理分派,使得每组差分电器信号直接都是用了地线进行了隔离,所以可以做到差分电器信号间的相对隔离,保证信号强度和信号纯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移动硬盘盒接口为固定在车载移动硬盘盒上的17个引脚。从右到左,1~17引脚的名称及说明如下:1、USB1_POWER,第一个USB接口电源;2、USB1_DM、第一个USB接口差分数据线DM;3、USB1_DP,第一个USB接口差分数据线DP;4、GND,电源地;5、USB2_POWER,第二个USB接口电源引脚;6、USB2_DM,第二个USB接口差分数据线DM;7、USB2_DP,第二个USB接口差分数据线DP;8、GND,电源地;9、SATA_POWER,SATA硬盘电源;10、SATA_POWER,SATA硬盘电源;11、GND,电源地;12、SATA_TXP0,SATA硬盘接口发送差分数据线TXP0;13、SATA_TXN0,SATA硬盘接口发送差分数据线TXN0;14、GND,电源地;15、SATA_RXN0,SATA硬盘接口发送差分数据线RXN0;16、SATA_RXP0,SATA硬盘接口发送差分数据线RXP0,17、GND,电源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8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