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近电预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9078.5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5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范建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建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预警器,尤其是电气施工人员使用的用于提醒施工人员附近有高压电存在的、能发出蜂鸣或语音信号的预警器,具体地说是一种近电预警器,它可安放在安全帽内作为近电预警安全帽,同时也可以用于手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电力、电信等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当施工人员接近超过安全值的电力电缆或电力设备时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蜂鸣或语音报警,以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为此在电力施工规范中要求施工人员配戴的安全帽具有近电预警功能,因此,现有的电力施工安全帽中均配备有近电预警器,一旦施工人员戴着这种安全帽进入高压电附近,近电预警器立即发出声音报警,而近电预警器要进行探测和报警必须有电源才能工作,目前此类预警器常用的电源是二节七号电池供电,这就决定了近电预警器的体积过大,重量无法减轻到理想状态,同时目前的近电预警器还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近电预警器大多采用七号电池供电所带来的体积大,重量重以及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耗电量很小、结构简单的帽式及手持便携两用近电预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近电预警器,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中的电路板2、电池3、蜂鸣器4和天线5组成,所述的电池3安装在电路板2上,所述的蜂鸣器4及天线5均与电路板2电气连接;在所述的蜂鸣器4上安装有屏蔽网6,电源开关7及电压选择开关8的操控端伸出壳体1外。
所述的天线5为内藏式天线或外露式软天线,外露式软天线的一端伸出壳体1外。
所述的外露式软天线5由金属芯9和护套10组成,金属芯的一端与电路板2电气连接,另一端露出护套10外。
所述的金属芯露出护套外的长度小于5毫米。
所述的壳体1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下两部分卡接相连,在上壳体上设有蜂鸣器发声孔11以及供电源开关7及电压选择开关8操作端伸出的通孔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钮扣电池供电,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整个预警器仅由电路板、蜂鸣器、电池及壳体四部分组成,而且壳体设计成可方便拆开的卡接式结构,方便电池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采用软导线作为天线,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大大减少了整体体积,同时软天线还可折弯收藏或贴帽布置,不占用使用和收藏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近电预警器,它主要由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中的电路板2、电池3、蜂鸣器4和天线5组成,所述的电池3(可采用一节普通钮扣锂电池)安装在电路板2上,电路板2可采用与现有的近电器完全相同的电路板,也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设计制造,电池3可直接固定在电路板2上也可固定在壳体上的电池座中,本实施例直接将电池固定在电路板2上,如图1所示。所述的蜂鸣器4及天线5均与电路板2电气连接;在所述的蜂鸣器4上安装有屏蔽网6,电源开关7及电压选择开关8的操控端伸出壳体1外。其中的天线5可采用内藏式天线,也可采用外露式软天线,当采用外露式软天线时,它的一端应伸出壳体1外,外露式软天线5可采用普通的金属电线或由金属芯9和护套10组成的软天线,金属芯8的一端与电路板2电气连接,另一端露出护套10外,而露出护套外的长度最好小于5毫米。为了更换电池方便,具体实施时,可将壳体1设计成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结构,上下两部分卡接相连(图1中近示出了下壳体的卡扣13),同时在上壳体上设有蜂鸣器发声孔11以及供电源开关7及电压选择开关8操作端伸出的通孔12。
本实用新型有些未涉及部分如电路设计、扬声器的安装与设计等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建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建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90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