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9614.1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7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淼 |
主分类号: | B01D29/33 | 分类号: | B01D29/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曹洪进 |
地址: | 1001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过滤油液和冷却液等液体中的杂质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器包括由圆筒体、顶板和底板形成的中心具有空腔的圆柱体,圆柱体内通过水平设置的管板将空腔分隔成过滤区和净液区,顶板和管板之间安装有滤芯,圆筒体的侧壁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排污口,进液口和排污口与过滤区相连通,出液口与净液区相连通,排污口设在过滤区的下端。使用时待过滤的液体通过进液口进入过滤区,待过滤的液体经滤芯过滤后变成净液进入净液区,净液经出液口输出,过滤区内形成的污物堆集在管板上并集中于滤芯座周围,过滤区的污物可通过排污口排出。这种过滤器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进液口进入过滤区的待过滤液体会垂直冲击滤芯,待过滤液体中的颗粒状污物容易直接附集在滤芯的表面,堵塞滤芯,造成压差上升较快,影响过滤效果。2、管板水平设置,排污效果不佳,以至于在更换滤芯时容易造成污物进入净液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污效果好,并且在更换滤芯时不容易造成污物进入净液区的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待过滤液体对滤芯的冲击和淤塞,提高过滤效果的过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体、上封头、下封头、压板、滤芯、滤芯座和管板,所述圆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形成中心具有空腔的罐状体,所述压板连接在所述圆筒体的顶端内壁,所述管板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圆筒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板将所述罐状体的空腔分隔成过滤区和净液区,所述滤芯的上端与所述压板相连接,所述滤芯的下端通过滤芯座与所述管板相连接,所述圆筒体的侧壁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排污口,所述进液口与过滤区相连通,所述出液口与净液区相连通,所述排污口设置于所述管板的最低端处并与所述过滤区相连通,所述排污口连接有排污阀,所述下封头的底部安装有排油阀。
所述管板上设有位于滤芯和进液口之间的竖直的防冲板,所述防冲板将所述过滤区分隔成顶部相通的导流区和工作区。
所述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45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由于其中的管板是倾斜设置的,使经过滤的污物集中于倾斜管板的最低端,排污时打开排污阀,污物经位于管板最低端处并与过滤区相连通的排污口排出,排污效果好,从而在更换滤芯时不容易造成污物进入净液区。
2、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由于管板上设有位于滤芯和进液口之间的竖直的防冲板,防冲板将过滤区分隔成顶部相通的导流区和工作区。待过滤液体自进液口进入导流区并从防冲板的顶部进入工作区,由滤芯过滤后形成净液进入净液区,待过滤液体中含有的较大颗粒状污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到管板上,而不会冲击滤芯并聚集在滤芯的表面形成淤塞,提高了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实施例一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实施例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实施例二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实施例二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圆筒体;2─上封头;3─下封头;4─压板;5─管板;6─防冲板;7─过滤区;8─净液区;9─滤芯;10─进液口;11─出液口;12─排污口;13─排污阀;14─导流区;15─工作区;16─滤芯座;17─排油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包括:圆筒体1、上封头2、下封头3、压板4、滤芯9、滤芯座16和管板5,圆筒体1、上封头2和下封头3形成中心具有空腔的罐状体,压板4连接在圆筒体1的顶端内壁,管板5倾斜设置并与圆筒体1内壁固定连接,管板5将罐状体的空腔分隔成过滤区7和净液区8,滤芯9的上端与压板4相连接,滤芯9的下端通过滤芯座16与管板5相连接,圆筒体1的侧壁设有进液口10、出液口11和排污口12,进液口10与过滤区7相连通,出液口11与净液区8相连通,排污口12设置于管板5的最低端处并与过滤区7相连通,排污口12连接有排污阀13,下封头3的底部安装有排油阀17。管板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45度。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淼,未经杨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9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CD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交直流通用手机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