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烟气制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9638.7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1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常厚春;马革;张湘波;谭勇光;张开辉;陈燕芳;刘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6 | 分类号: | F23C1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7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烟气 制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质能源制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后产生高温生物质烟气的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在蒸汽锅炉系统中,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炉膛出来的高温烟气中含有固体循环介质和未燃尽生物质燃料。为了对循环流化床产生的生物质烟气除去固体循环介质和未燃尽生物质燃料,并将分离物加以循环利用,一般会在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炉膛出口设置旋风分离器给以分离后循环利用。而现有的旋风分离器的旋风筒只有一级,由对烟气中的固体循环介质和未燃尽生物质燃料未能彻底分离,利用率较低,且输出的烟气仍然存在杂质,对下一级设备会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可提高固体循环介质和未燃尽生物质燃料循环燃烧利用率的旋风分离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质烟气制备系统,由燃烧器和旋风分离器组成,燃烧器的出口与旋风分离器的进风口连通,燃烧器的返料口与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旋风筒主体内腔为圆筒形且其由至少两级的旋风筒构成,所述旋风筒的进风口侧壁与第一级旋风筒的筒体的侧壁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形旋风筒主体由三级的旋风筒构成。
所述每一级旋风筒的内径自上而下逐级阶梯缩小。
所述每一级旋风筒的内壁由圆筒段和圆锥段构成。
所述第一级旋风筒的侧面具有进风口,其上面具有出风口,所述末级旋风筒具有出料口,所述返料口连接返料筒。
所述末级旋风筒的出料口与返料筒之间连接储料筒。
所述储料筒与返料筒之间连接过渡筒,所述过渡筒与储料筒形成大于90度夹角。
所述储料筒与过渡筒的夹角位置具有一挡板,该挡板与通道形成迂折结构,所述末级旋风筒与储料筒的连接处连接波纹型膨胀节,所述过渡筒通过伸缩型膨胀节与返料筒连接。
所述末级旋风筒的出料口或储料筒与过渡筒的夹角位置的下端设置卸料箱。
所述旋风筒主体的中心线与地面垂直,所述燃烧器为循环流化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多级的旋风筒结构,使固体循环介质和未燃尽生物质燃料在循环过程中被连续多层分离后粉化,可以把更微小的物料分离出来,因此经旋风分离器分享后的生物质烟气纯度高,而且,经过多次的循环次数,有助于未燃尽生物质燃料的燃尽,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减少了循环物料的给入量和锅炉的排渣量,减轻了司炉工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风分离器的入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9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