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检查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9811.3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0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健;翟巧波;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基康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B6/04;A61B5/055;A61G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混合 成像 诊治 系统 检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检查床。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高速发展,从X光机、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MR(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到现在的多设备综合诊断方式,检查床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的更新。
现有技术中,对于混合的成像诊治系统,如PET-MR系统,以及与以上两者或两者以上组合使用的影像诊断或是治疗设备,如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仪)、CT及治疗设备如医用直线加速器等,需要为每一设备配备独有的检查床,增加了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造价及安装维护花费,而且不易实现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整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检查床,能够降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造价及安装维护花费,并提高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整合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检查床,包括:
检查床的床体;
检查床的底座;
连接在所述床体与所述底座之间、用于支持所述床体升降的转轴升降模块;
与所述底座连接、用于支持所述底座移动及旋转的盘式转向移动动力模块。
其中,所述转轴升降模块包括:
连接在所述床体与所述底座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床体的连杆;
与所述连杆连接、用于调整并锁定所述连杆的角度的电机。
其中,所述盘式转向移动动力模块包括:
与所述底座离体式连接、可旋转的转动盘;
固定在所述转动盘下、带动转动盘移动的一对以上移动轮;
与所述移动轮连接的电机;
用于控制所述转动盘转向角度的转向单元。
其中,所述转动盘与所述底座之间为全轴承连接。
其中,所述盘式转向移动动力模块还包括:
用于限制所述转动盘转向角度的限角度单元;
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转动盘之间、用于锁定所述底座与所述转动盘之间连接的定位单元。
其中,所述电机与所述移动轮一一对应,每一电机与对应的移动轮相连接。
其中,所述转动盘下固定有两个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检查床通过盘式转向移动动力模块和转轴升降模块可以实现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全方位旋转以及上下升降,检查床可随机的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中的任何一台检查设备组合,而不需再为检查设备配备独有的检查床,大大降低了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造价及安装维护花费,并且也提高了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整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检查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式转向移动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式转向移动动力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式转向移动动力模块的运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式转向移动动力模块的另一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造价及安装维护花费较高,而且整合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检查床,能够降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造价及安装维护花费,并提高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整合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混合成像诊治系统的检查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检查床的床体10;
检查床的底座11;
连接在床体10与底座11之间、用于支持床体10升降的转轴升降模块;
与底座11连接、用于支持底座11移动及旋转的盘式转向移动动力模块13。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转轴升降模块包括:
连接在床体10与底座11之间、用于支撑床体10的连杆14;
与连杆14连接、用于调整并锁定连杆14的角度的电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基康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基康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9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