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内坠陀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9812.8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3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义;林建;龚建刚;闫涛;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6 | 分类号: | B60M1/26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013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内坠陀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内坠陀框架。
背景技术
隧道内坠陀框架用于隧道内棘轮下锚处固定坠陀,隧道内采用的是矩形坠陀,不同于隧道外的圆形坠陀,由于补偿高度等原因,均采用两串型式,而坠陀上的连接孔没有在零件的重心上,所以现有的坠陀串结构靠两件坠陀杆穿起时,不能达到力学平衡状态。且目前线路中未对坠陀串采取限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隧道内坠陀框架,能够将两个坠陀串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其不能散开,又能满足坠陀串两侧能够在坠陀串限制槽道内上、下自由滑动,充分发挥线索自由补偿作用,避免出现卡制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内坠陀框架,由矩形本体、坠陀杆、连接板和底板构成;两个坠陀杆的下端均装有垫板,底板套装在两个坠陀杆上且位于垫板之上,两个坠陀串分别套装在两个坠陀杆上并位于底板之上,两个坠陀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连接板的两端;矩形本体套装在两个坠陀串的外侧,将两个坠陀串固定为一个整体,且矩形本体的两外侧壁上装有坠陀轮。
所述矩形本体由两个侧板和长螺栓构成,两个侧板分别位于两个坠陀串的外侧,两个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长螺栓连接固定,且两个侧板的外侧壁上均装有坠陀轮。
所述两个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两个长螺栓连接固定,且两个侧板 的外侧壁上均装有两个坠陀轮,并使两个坠陀轮分别位于侧板外侧壁的上下端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能够将两个坠陀串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其不能散开,又能满足坠陀串两侧能够在坠陀串限制槽道内上、下自由滑动,保证坠陀串的整体上、下移动畅通,充分发挥线索自由补偿作用,避免出现卡制等现象。且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隧道内坠陀框架,由矩形本体1、坠陀杆2、连接板3和底板4构成;两个坠陀杆2的下端均装有垫板5,底板4套装在两个坠陀杆2上且位于垫板5之上,两个坠陀串6分别套装在两个坠陀杆2上并位于底板4之上,两个坠陀杆2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连接板3的两端;所述矩形本体1由两个侧板7和四个长螺栓8构成,两个侧板7分别位于两个坠陀串6的外侧,且两个侧板7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两个长螺栓8连接固定,将两个坠陀串6固定为一个整体,且两个侧板7的外侧壁上均装有两个坠陀轮9,并使两个坠陀轮9分别位于侧板7外侧壁的上下端部。所述两个侧板7的上端的两个长螺栓8可沿条形孔11上、下移动,以满足不同数量的坠陀串6使用。
使用时在隧道壁上固定两个槽钢制作的坠陀串限制槽道10,通过连接板3上端的连接孔与隧道内棘轮下锚补偿装置连接,并使矩形本体1两侧的坠陀轮9分别位于两个槽钢制作的坠陀串限制槽道10中,不但能够将两个坠陀串6固定为一个整体,使其不能散开,又能满足坠陀串6能够在坠陀串限制槽道10内上、下自由滑动,充分发挥线索自由补偿作用,避免出现卡制等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98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层垂直升降尾板
- 下一篇:矿用车电涡流缓速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