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端面角度T槽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1811.7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5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杜应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应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面 角度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工蝶阀体端面的角度T型槽所用的刀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美国FISHER公司A11/31/41系列高性能蝶阀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包括阀体1’和蝶板2’,阀体1’上与蝶板2’密封接触处有一关键部位角度T型槽3’,该T型槽3’配合受压的金属密封圈4’密封,工作时该T型槽可与偏心安装的蝶板2’保持紧密隔离,从而可以严格控制阀体1’内液体的泄漏量和流量。位于T型槽3’处起密封作用的阀体1’底面与侧面在加工时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为Ra1.6,面轮廓度为0.05mm。该蝶阀体的T型槽3’加工时有30种角度,规格从2inch到48inch,现有加工T型槽3’的车刀结构包括标准槽刀杆、刀片、压板及螺栓,槽刀杆是由水平向矩形杆和竖直向杆端头构成,在杆端头上加工有开口槽,刀片安装于开口槽内,压板抵在开口槽的前开口端面将刀片挤压在开口槽内,压板通过螺栓与槽刀杆固定在一起,在加工T型槽3’时,该刀具每次通过垫不同的角度块来切削,该T型槽有30种角度,配合加工需要有30种角度块,每次切削T型槽3’的不同角度时必须通过试切后通过CMM检测来确定角度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有时反复试切很多次都达不到图纸要求的标准角度。该加工方法也经常由于垫角度块操作不当导致T型槽3’的角度忽大忽小,槽底产生接刀痕,表面粗糙度与面轮廓度均满足不了图纸的要求,加工效率极低,另外现有的刀具为非标准化定制,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面角度T槽刀具,其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且刀具实现标准化,大大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端面角度T槽刀具,包括标准槽刀杆、刀片、压板及螺栓,所述槽刀杆是由水平矩形杆和位于矩形杆左端且垂直于矩形杆的竖直向杆端头构成的L形杆,所述杆端头上表面的前端开有一个贯通左端的开口槽,所述刀片的一端水平放置于开口槽内,所述压板抵在刀片的前面,所述压板通过螺栓与槽刀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矩形杆的上表面焊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前、后端面分别与所述矩形杆的前、后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楔形块的上表面为向左下方倾斜的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端面角度T槽刀具通过将槽刀杆的上表面加工为带有角度的倾斜面,使一个角度对应一把T槽刀具,这样使刀具实现标准化,可以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使用时一把刀具对应一个相应的加工角度,直接切削加工即可,其克服了以往不同角度采用一把刀具对应不同角度垫块进行多次试切及CMM频繁检测加工的缺点,彻底解决了槽底接刀痕、表面粗糙度及尺寸精度差的问题,其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蝶阀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面角度T槽刀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端面角度T槽刀具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端面角度T槽刀具包括标准槽刀杆1、刀片2、压板3及螺栓4,槽刀杆1是由水平放置的矩形杆11和位于矩形杆11左端的竖直向杆端头12构成的L形杆,矩形杆11的上表面焊接一楔形废刀杆112,焊接时将标准槽刀杆1的右端面及前后两侧安装面分别开5×45°的焊接坡口,将废刀杆112上与槽刀杆1对应的焊接部位也分别开5×45°的焊接坡口,接着将已开焊接坡口的标准槽刀杆1和楔形废刀杆112进行焊接,保证两刀杆的前、后面分别在同一平面上,楔形废刀杆112的右端面与矩形杆111的右端面对齐,楔形废刀杆112的上表面为向左下方倾斜的斜面,楔形废刀杆112的长度小于矩形杆111的长度。杆端头12上表面前端加工有贯通左端的开口槽121,刀片2的一端水平放置于开口槽121内,压板3抵在刀片2的前面,压板3通过螺栓4与槽刀杆1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端面角度T槽刀具通过将槽刀杆1的上表面加工为带有角度的倾斜面,使一个角度对应一把T槽刀具,这样使刀具实现标准化,可以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使用时一把刀具对应一个相应的加工角度,直接切削加工即可,其克服了以往不同角度采用一把刀具对应不同角度垫块进行多次试切及CMM频繁检测加工的缺点,彻底解决了槽底接刀痕、表面粗糙度及尺寸精度差的问题,其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应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应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1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