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立式裂化炉的搅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2236.2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6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登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博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徐开翟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立式 裂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搅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的立式裂化炉的搅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的逐渐扩大,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在不断增加,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日趋严重,生活垃圾这一严重的公害已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重大棘手的问题。
一直以来,处理生活垃圾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堆肥法、填埋法、焚烧法这三种。其中,堆肥法对于垃圾减容效果不理想,且成本较高。填埋法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易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简单的焚烧法虽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处理垃圾,也不需占用大量土地,但垃圾焚烧后排放出的气体,如二噁英等,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且焚烧垃圾设备投资较大,残留物仍需二次填埋。
目前,处理垃圾最环保、最彻底、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是采用立式裂化炉裂解处理垃圾的方式。在立式裂化炉工作时,从进料装置进入到炉体内部的生活垃圾在炉体的中上部区域进行高温裂解,垃圾在高温裂解时产生的碳在重力作用下会掉到炉体的下部区域,这些沉积碳在炉体下部燃烧放出热量。故根据立式裂化炉的特点,需要在炉内下部设置一种搅刀装置,使沉积碳在搅刀的作用下得到充分及时的燃烧。
发明内容
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立式裂化炉内使用的能不断搅动炉体沉积碳层,并使其充分燃烧的搅刀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裂化炉的搅刀装置,包括一片以上的搅刀刀片、搅刀中轴、传动装置和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刀刀片与搅刀中轴中空,二者相通,并于搅刀刀片上设置吹气孔;搅刀中轴上部与搅刀刀片相连,搅刀中轴底部与传动装置、进气装置连接。
搅刀中轴上部与搅刀刀片安装在裂化炉内部,搅刀中轴下部、传动装置、进气装置设置于炉体下方的转动室中。
搅刀中轴上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有吹气孔。
所述的搅刀刀片成直角形状或者弧状。
所述的搅刀刀片根据需要可以设置2到6片。
所述的搅刀刀片大小不同,分别安装在搅刀中轴的不同高度。可以使沉积碳得到更充分的搅动,燃烧。
裂化炉运转时,由传动装置使搅刀中轴旋转,带动搅刀刀片,搅动炉内沉积碳。进气装置将空气或者氧气通入搅刀中轴的通道中,由搅刀刀片的吹气孔吹出,与沉积碳接触,使沉积碳充分燃烧。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使沉积碳得到充分的搅动,通过吹气,使沉积碳燃烧更为充分,提高炉内温度,增加裂解效率。
2、有效减少沉积碳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的搅刀装置的示意图,其中1为搅刀刀片,2为搅刀中轴,3为传动装置,4为进气装置;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的搅刀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1为搅刀刀片,2为搅刀中轴,3为传动装置,4为进气装置,5为沉积碳,6为物料,7为炉排。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裂化炉的搅刀装置,包括搅刀刀片1、搅刀中轴2、传动装置3和进气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刀刀片与搅刀中轴中空,二者相通,并于搅刀刀片上设置吹气孔;搅刀中轴上部与搅刀刀片相连,搅刀中轴底部与传动装置、进气装置连接。
搅刀中轴上部与搅刀刀片安装在裂化炉内部,搅刀中轴下部、传动装置、进气装置设置于炉体下方的转动室中。
搅刀刀片成直角形状,根据需要可设置大小不同搅刀刀片2到6片,分别安装在搅刀中轴的不同高度。
裂化炉运转时,由传动装置使搅刀中轴开始旋转,带动搅刀刀片,搅动炉内沉积碳。进气装置将空气或者氧气通入搅刀中轴的通道中,由搅刀刀片的吹气孔吹出,与沉积碳接触,使沉积碳充分燃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博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博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2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