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心房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3203.X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2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马瑞彦;肖颖彬;陈林;王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心房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心房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进行心血管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医生通常都会使用引流管对左心房内的血液或气体进行引流排放。目前医生所使用的引流管大多为两端开口的软质管体,使用过程中引流管的管口容易因负压而与心房壁贴合,造成引流管堵塞,引起心脏损伤,同时妨碍手术操作的连贯性。通常这样的引流管在使用时都要配合管芯,常用的引流管芯大都由柔性塑形丝制成,使用时利用引流芯辅助引流管进行插入,然后将管芯抽出以进行引流,但是由于常用引流管的前端均为开口,这使得引流芯在插入过程中容易凸出于引流管,易造成心脏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心房引流管,能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易堵塞且容易损伤心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心房引流管,包括管体和柔性硬质芯,管体的一端带有管接头,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在管体靠近封闭端处设有一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输气管与一充气装置相连,在气囊两侧的管体上开有数个引流侧孔。
进一步地,所述输气管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其一端与气囊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管体带管接头的一端并与充气装置相连,使用时更方便。
进一步地,管体外壁沿管体长度方向还设有刻度层;更方便医生掌握管体插入血管或心房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绕管体外壁一周。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绕管体外壁半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利用硬质芯将管体封闭的一端插入,插入时不会损伤心房壁,更加安全;在引流时,通过充气装置给气囊充气,这样气囊将周围组织撑起,引流时不会导致引流侧孔堵塞,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1和柔性硬质芯,管体1的一端带有管接头,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在管体1靠近封闭端处设有一气囊2,所述距离封闭端的距离为1—2cm,该气囊2绕管体1外壁一周,所述气囊2通过输气管3与一充气装置4相连,所述输气管3沿管体1长度方向设置,其一端与气囊2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管体1带管接头的一端并与充气装置4相连,使用时更方便,在气囊2两侧的管体1上开有数个引流侧孔5,在管体1外壁沿管体1长度方向还设有刻度层,所述刻度的测量最小单位为1mm,更方便医生掌握管体1插入血管或心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时利用硬质芯将管体1封闭的一端插入,这样在插入时更加安全方便;在引流时,通过充气装置4给气囊2充气,这样气囊2将组织撑起,引流时不会导致心房壁组织将引流侧孔5堵塞,使用更加方便。
实施例2:所述气囊2绕管体1外壁半周,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32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腔双囊无障碍尿液引流管
- 下一篇:双拇指耐热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