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氢氧气体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3374.2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7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孝成;李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孝成;李其勇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氧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习知水电解产生氢氧气的氢氧发生器多采用电极串连的高电压低电流或电极并联的低电压大电流的总体结构形式。电极串连的高电压低电流结构形式由于是多个电解槽串连,所以整个电解液循环通道中的每一个部件两端都存在电压差从而使部件之间的连接有的只能采用绝缘的塑料管或者橡胶管,即使这样往往由于电解液循环中有波动造成氢氧发生器内部打火造成氢氧气爆炸。而且由于部件两端存在电压差会影响部件的工作性能,使部件的制造和选取增加了困难。
电极并联的低电压大电流结构形式由于电极并联使电解液的循环存在困难,从而使电解产生的热量不易排除造成电解的温度控制增加难度,而且由于电解液的循环不好使电解液搅拌不均降低了电解的效率。且习知氢氧气体发生器的控制方式多采用手动控制或部分自动控制方式,存在压力不稳,产气量不稳定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稳定、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的氢氧气体发生器。
一种氢氧气体发生器,所述氢氧气体发生器包括储水箱、加水泵、漂洗水封罐、加液泵、储液罐、循环泵、电解槽、电解电源、冷却装置、气液分离板、气体冷却装置、挡水板、气体控制阀、阻火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控制方式先进,实现氢氧气体发生器自动恒压工作,工作时无需专职人员值守。工作稳定性高,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采用输出压力反馈控制产气量的方式,达到输出气压稳定。各种信号均采用传感器或开关量采集发送,通过控制系统的精确运算,实现一键操作起停的全自动工作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氢氧气体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氧气体发生器,包括储水箱1、加水泵2、水位开关3、漂洗水封罐4、加液泵5、液位开关6、储液罐7、温度传感器8、流量感应器9、循环泵10、电解槽11、电解电源12、冷却装置13、气液分离板14、气体冷却装置15、挡水板16、压力传感装置17、气体流量控制装置18、气体控制阀19、阻火装置20。挡水板16设置于漂洗水封罐4之中,气液分离板14设置于储液罐7之中。水位开关3连接于漂洗水封罐4以控制漂洗水封罐4的水位,液位开关6连接于储液罐7以控制储液罐7液位。储液罐7的上部设有出气口。
使用该氢氧气体发生器时,储水箱1中储存有液体,通过加水泵2将储水箱1中的液体加入漂洗水封罐4中,并由水位开关3控制加水泵加水量。通过加液泵5把漂洗水封罐4中的液体加到储液罐7中,加入液体量由液位开关6控制。
通过循环泵10把储液罐7中的液体加入电解槽11,电解槽11中的液体通过电解电源12提供的直流电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单位时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多少由电解电源12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7中储存有电解液。
电解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在循环泵10的推动下随着电解液一起流向冷却装置13,经冷却后流回储液罐7。
氢气和氧气及电解液在储液罐7中气液分离板14作用下实现分离,电解液沉到储液罐7的底部由循环泵10抽出进入下一个电解过程,氢气和氧气从储液罐7的上部出气口流到气体冷却装置15,经冷却后流到漂洗水封罐4的底部,经漂洗后流到漂洗水封罐4的上部,通过挡水板16后水留在漂洗水封罐4内,干燥的氢气和氧气通过漂洗水封罐4出口流到气体控制阀19经控制流向后,氢气和氧气被送到阻火装置20后输送到使用端使用。
氢氧气体发生器还设有控制系统,流量感应器9在感应到循环液体流量出现异常后,把信号传到控制系统,实现流量异常保护功能。温度传感器8把感应到的电解液的温度传送到控制系统,实现温度的显示和温度的控制操作。压力传感装置17把感应到的压力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实现压力显示和压力的控制操作。气体流量控制装置18把感应到的气体流量传送到控制系统,实现气体流量的显示和气体流量的控制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孝成;李其勇,未经黄孝成;李其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3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