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置式增压节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3993.1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云强 |
主分类号: | E03C1/084 | 分类号: | E03C1/08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42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增压 节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节水管件,具体是一种外置式增压节水器。
背景技术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水,但在使用中还存在水资源浪费和管道漏水等现象。通过在输水管路中加入气体,使水气混合能够缩小出水口的水流直径,从而减少用水量,同时在输出端通过改变管路的直径能够使水气混流达到喷射的状态。例如专利号为ZL02222972.8公开的一种“引射式喷射器”。该专利提供一种依靠液体流道自身的压力,通过引射气体形成气-液两相流,而达到液体喷射式的增速降耗的目的。但是该技术仍存在不足和缺陷,主要是:在关闭水时,由于惯性,反流的水会由进气孔流出,长此下去,导致管道漏水,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该技术多处采用等径通道,不利于水的加速流动,冲洗效果差,导致节水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仅靠水流自身的压力和对装置内部作细微改变,从而达到节水和防漏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外置式增压节水器。包括进水接头、水气混合管和出水接头,其中进水接头具有渐缩式进水口和缩径出水口,所述缩径出水口插入水气混合管内的气压腔,在气压腔外壁具有进气孔A;其特征在于:所述渐缩式水气混合管与出水接头保有一定间隙,在出水接头管壁上位于与水气混合管的间隙处具有进气孔B,并在所述气压腔内壁位于进气孔A处设置有渐缩式密封套。
上述结构装置中,气体从进气孔B进入并充满水气混合管与出水接头的间隙,由进气孔A进入水气混合管内的气压腔,与流经气压腔的水流在混合腔内均匀混合,形成水气混合物,从而减小水流流量,起到节水的作用;断开水流后,因惯性回流的水回流至水气混合管,受气压腔内壁的密封套的阻挡作用,不能由气孔向外溢出,从而达到防漏的目的。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而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进水口;2-缩径出水口;3-进气孔B;4-气压腔;5-混合腔;6-进气孔A;7-出水接头;8-螺纹A;9-螺纹B;10-进水接头;11-水气混合管;12-凹槽;13-密封套;14-定位圈;1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一个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图中的外置式增压节水器包括进水接头10、水气混合管11和出水接头7,其中进水接头10具有渐缩式进水口1和缩径出水口2,所述缩径出水口2插入水气混合管11内的气压腔4,在气压腔4外壁具有进气孔A6;其特征在于:所述渐缩式水气混合管11与出水接头7保有一定间隙,在出水接头7管壁上位于与水气混合管11的间隙处具有进气孔B3,并在所述气压腔4内壁位于进气孔A6处设置有渐缩式密封套13;在水气混合管11下端的外壁安装有与出水接头7之间密封的密封圈15;在进水接头10与水气混合管11的连接处安装有定位圈14;在所述进水接头10的外壁具有与O型密封圈配合的凹槽12;所述出水接头7上端的外壁上具有与阀出水口连接的螺纹A8;所述出水接头7下端的外壁上具有与出水管道连接的螺纹B9。
安装时,进水接头10外壁的凹槽12与水管接口密封连接,水气混合管11上端的螺纹A8与阀出水口密闭连接,下端的螺纹B9与出水水管接口密闭连接。
工作时,当水从进水口进入后,通过缩径出水口2,水压使得水流加速,并快速向出水口方向移动,由于虹吸效应,而带动气压腔4内的空气向相同方向流动,此时,气压腔4内形成负压,进而大气压的空气通过进气孔B3进入并充满水气混合管11与出水接头7的间隙,再由进气孔A6进入气压腔4,气压腔4内的空气和从缩径出水口2高速流出的水在混合腔5中均匀混合而形成水气两相流,而达到增压节水的效果;停止供水后,因惯性回流的水回流至水气混合管11内,受管内的密封套13的阻挡作用,水流不能从进气孔A6向外溢出,从而达到防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云强,未经黄云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3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机复合保温板
- 下一篇:一种复合锚杆基坑围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