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污垃圾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5569.0 | 申请日: | 201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叶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F1/08 | 分类号: | B65F1/08;B65F1/14;B65D43/2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污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实现自动排污水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俗话说,人以群居,物以类聚,垃圾也是如此。如今废弃的金属、塑料、瓶、纸等很多固体垃圾都有专人收购,唯独没人收购的是垃圾污水。但众所周知,生活垃圾中通常都伴有许多污水,人们常常把它们一起装进垃圾桶中,这样一来固液混合的垃圾在垃圾桶里发酵、变臭,污染生活环境,夏天更为严重。炎炎夏日,生活垃圾变质快,气味散发也快,垃圾桶周围的味道让人作呕。尤其自从国家2008年6月起要求所有超市等零售卖场不得再向公众免费提供塑料方便袋,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很多居民精打细算,舍不得买专用垃圾袋,把剩饭剩菜等带有汤汁的生活垃圾一并倒入小区的公共垃圾桶,有的即使用了垃圾袋,将其倒入小区垃圾桶时,也不会刻意将垃圾袋口扎紧,以免汤汁等污水流出。这样不仅增加了垃圾桶的负荷,缩短垃圾桶使用寿命,也给垃圾搬运工也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在清理垃圾过程中,总有垃圾污水残留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有时过路行人不得不避让。
为了净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议小区的生活垃圾桶能采用一种实现排污水的垃圾桶来改善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垃圾污水不能妥善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良的排污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污垃圾桶,包括一外胆和一设置在外胆内的可分离式内胆,所述的外胆上还设置有上盖和控制上盖开启或闭合的脚踏式连杆,所述的内胆中设置有过滤网,实现垃圾中污水的过滤,内胆底部还设置有带盖的自动排污孔,所述的外胆底部在与所述自动排污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台,当内胆正确安装于外胆内时,所述的凸台自动顶开自动排污孔的盖子,内胆中的污水通过自动排污孔流入外胆,当垃圾搬运工人抬起内胆时,内胆底部的自动排污孔盖子会自动闭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胆上还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通过水管连接到下水道,流入外胆的污水可通过该排污口流入下水道,实现排污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污垃圾桶克服了老式垃圾桶的不足,可以有效实现污水的自动排出,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外胆的俯视图。
图中1.外胆,2.内胆,3.上盖,4.脚踏式连杆,5.过滤网,6.自动排污孔,7.凸台,8.排污口,9.第一支架孔,10.凸台内孔,11.内胆支架,12第二支架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排污垃圾桶的实施例,包括外胆1和设置在外胆1内的可分离式内胆2,所述的外胆1上还设置有上盖3和控制上盖3开启或闭合的脚踏式连杆4,所述的内胆2中设置有过滤网5,实现垃圾中污水的过滤,内胆2底部还设置有带盖的自动排污孔6,所述的外胆1底部在与所述自动排污孔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台7,当内胆2正确安装于外胆1内时,所述的凸台7自动顶开自动排污孔6的盖子,外胆1上还设置有排污口8,排污口8可以通过水管连接到下水道,垃圾污水沿着凸台内孔10流向内胆支架11的第一支架孔9和第二支架孔12,最终流向外胆1的排污口8至下水道,实现了排污功能,当垃圾搬运工人抬起内胆2时,内胆2底部的自动排污孔6盖子会自动闭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5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