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四气门柴油机整体式气缸盖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5837.9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1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F02F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气门 柴油机 整体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水冷四气门柴油机整体式气缸盖。
背景技术
柴油机在工作时,发动机气缸受热,会使浸在冷却水中的气缸外壁上产生气泡,气体的导热性低于冷却水的导热性,因此气泡的产生不利于发动机的冷却,需要及时将气泡消除,传统的方法就是使冷却水循环流动以冲走产生的气泡,进而提高冷却效果。但传统的水冷方法有很多局限性,特别是对气缸盖的冷却不够充分,在气缸盖内容易出现冷却水短路,有冷却水流动不畅的死角,因此对气缸盖的鼻梁区和气缸盖底板冷却不够充分,使得鼻梁区容易裂开,而且冷却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汽排得不彻底,水温升高后有时易出现开锅现象,导致气缸外壁产生大量气泡而进一步降低了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四气门柴油机整体式气缸盖,将柴油机多个气缸的气缸盖整合为一体,并通过在气缸盖内设置隔板,强制冷却水通过鼻梁区,进而保证鼻梁区和气缸盖底板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水冷四气门柴油机整体式气缸盖,包括有一个水冷腔,该水冷腔的腔壁包括与气缸端部配合的底板以及连接在底板两侧的排气道侧壁和进气道侧壁,在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气门和喷油器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在水冷腔内设有将水冷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的隔板,该隔板与底板平行,该下腔为隔板与底板之间的腔体,该上腔为隔板与水冷腔顶壁之间的腔体,在上腔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在隔板上靠近排气道侧壁的一侧设有连通上腔和下腔的上水通道,在底板上设有与该上水通道对应的排气道侧排气孔,在底板上靠近进气道侧壁的一侧设有与下腔连通的进水孔和进气道侧排气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两组以上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由四个气门安装孔和一个喷油器安装孔构成,每组安装孔均对应设置有进水孔、出水口、排气道侧排气孔、进气道侧排气孔和上水通道。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上腔的进气道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排气道侧排气孔和进气道侧排气孔的孔径小于进水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缸盖在水冷腔内设有隔板,强制性的使进入水冷腔的冷却水由水冷腔一侧流到另一侧,因此不会产生冷却水短路现象或出现冷却水流动不畅的区域,使底板及底板上的鼻梁区的冷却效果大大加强,有效解决了鼻梁区容易裂开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缸盖底板上设有排气道侧排气孔和进气道侧排气孔,当冷却水从气缸排气道侧壁的一侧流向进气道侧壁时,冲刷气缸外壁,使一部分气泡由排气道侧排气孔进入下腔之间从上水通道排出,另一部分气泡由进气道侧排气孔进入下腔然后再由上水通道排出,不影响气缸盖底板冷却效果的前提下,加快了排气速度,进而增强了气缸的冷却效果。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柴油机水冷方法,使冷却水由气缸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并进入气缸盖,再由气缸盖的一侧流入另一侧,最后再由出水口排出,这种水冷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冷却气缸盖底板、有效防止鼻梁区因冷却效果不佳而裂开,而且,在冷却水由气缸一侧流向另一侧时,能冲刷气缸外壁上的气泡并使一部分气泡提前从排气道侧排气孔排出,减少了气缸后侧冷却水的气泡含量,因而增强了气缸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四气门柴油机整体式气缸盖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四气门柴油机整体式气缸盖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四气门柴油机整体式气缸盖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柴油机水冷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进气道侧壁,3-安装孔,4-排气道侧排气孔,5-进气道侧排气孔,6-进水孔,7-出水口,8-排气道侧壁,9-隔板,10-下腔,11-上腔,12-喷油器,13-上水通道,31-气门安装孔,32-喷油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5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油泵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电控气门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