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6121.0 | 申请日: | 2011-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5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金贺;朱陵群;陈红;李宗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3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肢 强化 训练 踝关节 矫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有两种产品如起立床和踝关节矫正器,这两种器械存在以下不足:1、患者重心转移是否转移至患侧;2、无法具体的转移量的比例;3、没有患者自我保护装置;4、无法控制患侧的膝关节在负重时的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市面上的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包括固定床板,所述固定床板正面的两端设有扶手,所述两个扶手之间设有第一保护带和第二保护带;所述固定床板的下部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有膝关节调节器;所述固定床板的下部设有第三保护带和第四保护带,所述第三保护带和第四保护带的一端均固定在固定床板上,另一端同时与固定床板的左侧或者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床板的背面设有固定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垂直设置,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沿第一连接杆做上下运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杆和膝关节调节器之间垂直设置,且第二连接杆和膝关节调节器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膝关节调节器可沿第二连接杆做前后运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具有刻度值。
进一步,所述固定床板的上部设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位于扶手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固定床板的上部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位于扶手的上方。
进一步,还包括斜垫板和方凳,所述斜垫板放置于固定床板的前方,用于放置患者的患侧下肢;所述方凳放置于固定床板的前方,用于放置患者的健侧下肢。
进一步,所述方凳上设有体重器。
进一步,所述斜垫板的倾斜度为15度或者30度。
进一步,所述方凳的高度为5厘米、10厘米或者15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针对性强、作用明确、可以准确控制每次的训练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膝关节角度调节器可以控制膝关节屈曲(0~15度),使患者的患侧下肢负重站立时,强化患侧膝关节控制力训练;带有体重器的方凳可以显示患者的重心是否转移至患侧以及转移的具体比例;报警器使患者在训练时如有不适及时报警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计时器可以显示患者的训练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的斜垫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的斜垫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的方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的方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强化训练及踝关节矫正器的方凳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未经金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6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