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起泡器的雾柱双流态水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6975.9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4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陶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建新 |
主分类号: | F16K51/00 | 分类号: | F16K51/00;E03C1/084;E03C1/0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3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泡 双流 态水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嘴,尤其是一种用于水龙头出水口的有起泡器的雾柱双流态水嘴。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CN101418584A(2009年4月29日公布)披露了一种水龙头用雾柱双流态喷头,所述雾柱双流态喷头的出水口制或安装有一出口稳流头,出口稳流头的出水面为一个大通孔或许多小通孔,当雾柱双流态喷头以柱状方式出水时水流容易产生飞溅,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雾柱双流态出水,又使柱状出水时水流柔和流畅,无水滴飞溅现象,使用效果好的有起泡器的雾柱双流态水嘴,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水龙头的有起泡器的雾柱双流态水嘴,该水嘴包括:雾柱双流态出水嘴、起泡器;其特征在于:起泡器安装于雾柱双流态出水嘴的出流口内;所述起泡器为一以上部有外翻沿似“U”字形平面一侧为竖轴的360°旋转成的敞口壳体,敞口置于雾柱双流态出水嘴的出流口内方向,起泡器外侧壁的外周面与雾柱双流态出水嘴的出流口内壁间制配成一导气环隙,外侧壁上制有导气通孔,起泡器除外侧壁的其余壳体均为起泡器出流面,起泡器出流面制有一个贯穿起泡器的中心轴通孔,出流面的其余部分制有出流网眼。
所述起泡器由塑料和/或金属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起泡器的雾柱双流态水嘴安装于水龙头的出水口上,当水龙头打开,A若将水嘴调至大流量柱状出水位置时,由于大量出水在经过起泡器时随流速增大,起泡器内动压升高静压下降,环境空气经导气环隙、导气通孔被吸进起泡器内,进入起泡器内的空气以气泡的形式混和于出水中,气泡水流出起泡器后气泡破裂,使出水成为柔和流畅的柱状出水,无水滴飞溅现象;B若将水嘴调至小流量喷雾出水位置时,喷雾出水经起泡器中心轴通孔流出,中心轴通孔对喷雾出流的喷雾流股起到稳定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有起泡器的雾柱双流态水嘴既可雾柱双流态出水,又使柱状出水时柔和流畅,无水滴飞溅,喷雾出水流股稳定,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有起泡器的雾柱双流态水嘴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有起泡器的雾柱双流态水嘴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起泡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1为雾柱双流态出水嘴,101为雾柱双流态出水嘴的出流口,2为起泡器,201为起泡器外侧壁,202为导气通孔,203为起泡器出流面,204为中心轴通孔,12为导气环隙。
图1结合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水嘴的第一个实施方式,雾柱双流态出水嘴1的流态调换把手与出流口101制于一体,起泡器2由塑料制成一个整体,为防止龙头出水中偶有的杂质妨碍水嘴顺畅出水,在雾柱双流态出水嘴1的进水端内设置一滤网(图中未示)。本实施方式可直接或经过度丝管与水龙头出水口固定连接,使用于家庭厨卫及公共场所的各式水龙头和花洒。
图2结合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方式,雾柱双流态出水嘴1的出流口101与水嘴壳体制于一体,起泡器2由塑料制成的外侧壁201与由多层金属丝网制成的出流面203结合构成,为防止龙头出水中偶有的杂质妨碍水嘴顺畅出水,在雾柱双流态出水嘴1的进水端内设置一滤网(图中未示)。本实施方式可直接或经过度丝管与水龙头出水口固定连接,使用于家庭厨卫及公共场所的各式水龙头和花洒。
毫无疑问,本实用新型的有起泡器的雾柱双流态水嘴还可具有多种变形,并不仅限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起泡器2可由金属制成的外侧壁201与由多层金属丝网制成的出流面203结合构成;又如起泡器2可由金属制成的外侧壁201与由塑料制成的出流面203结合构成;再如将雾柱双流态出水嘴1的喷雾出水头设计成深入进中心轴通孔204内;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建新,未经陶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6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状记忆拉条
- 下一篇:用于借助绝缘的建造区生成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