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节能灯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7406.6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郭芳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芳伯 |
主分类号: | H01J5/50 | 分类号: | H01J5/50;H01J5/60;F21V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默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3 | 代理人: | 汪振中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同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节能 灯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可螺接于螺式灯座的灯头结构,尤其指一种制作简便且坚固耐用的多功能节能灯头结构。
背景技术
自从白炽灯泡诞生之后,很快的成为世上最广为应用的照明装置。由于其装设容易,交、直流电均可使用,因此在世上各处都可见到白炽灯泡以及白炽灯泡采用的螺式灯座。
但随着科技的演进,各式各样的新式照明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传统白炽灯泡的高耗能以及低发光效率显已不符合现代人们对节能的需求。因应于此,市面上不断的推出各式节能照明灯具,如热阴极灯管(HCFL)、冷阴极灯管(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等等。
然而上述各种照明灯具均有着自己独特的灯具接头,而且各种灯具所要使用的电压及频率也都不同无法互通。例如发光二极管是采用3伏特至5伏特不等的直流电流,阴极灯管则是采用数百伏特的高压电流。因此这些新式照明装置难以直接套用到目前仍占多数的螺式灯座上。
现请参阅图1,如图中所示,为了使各种新式照明装置能够组装于习用的螺式灯座上,一般会将调整电压及电流的电路板与发光装置一同封装于灯头中。如图中所示,为了将热阴极灯管11装设于一般的螺式灯座中,目前的习用技术是将灯管扭曲为环状或螺旋状之后封设于灯罩12中,并将变压及控制电路10装设在灯头内。进而形成一个方便配合既有螺式灯座使用,又可节省电力消耗的省电灯泡。但是由于此类省电灯泡中的电路板恰好横隔于发光装置的上方,热气受到电路板的阻碍而难以散逸,使其散热效率相对低下,而且必须另增一道将电路板与灯头焊接连接的工序,不但费工又容易造成产品良率的下降。
而为了减低省电灯泡的制作成本,因而有着如美国发明专利第7726836号对灯泡结构的改进。在该专利中揭露,为了简化灯泡的制作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并使灯泡能够方便检修。因此将其灯头部份设为一底座以及一电路板,藉由将电路板套接于底座中,并使电路板侧缘的导电层由底座的开孔露出,进而形成一种结构简单、易生产的灯头结构。
但是位于侧缘的导电层是采用涂布方式成型的薄膜状结构,因此在机械强度以及电性导通的接触性质上均难与传统的金属制灯头相比。且在电路板的侧面镀上导电层需要先进行复杂的镀通孔程序后,再仔细的将电路板切断,反而减低了原先简化制程的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节能灯头,在具有生产便利性以及良好散热效率的同时,同时兼具机械强度高,以及导电性质良好的特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节能灯头,包含:一底座,由所述底座界定形成一内部的容置空间,并在底座的底部设有一开孔,以及底座的至少一侧缘处设有开槽;一含有电流调节电路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垂直设于上述底座的容置空间中;至少一第一电极弹片,所述第一电极弹片的一端与上述电路板电性连接,而另一端由上述开孔处向底座底部延伸凸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弹片,所述第二电极弹片的一端与上述电路板电性连接,而另一端由上述开槽处向底座外部延伸。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座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上进一步活动组接一电极调整机构,所述电极调整机构具有一第一机构端,一第二机构端以及一连动上述第一机构端及第二机构端的连动件,上述第一机构端抵合于上述第一电极弹片处,而第二机构端抵合于上述第二电极弹片处。且上述底座由一第一壳片以及一第二壳片并合组装而成,并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端的容置空间。
于又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连动件设为一弯型长棒,于所述弯型长棒的中央处设有一枢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藉由外凸于底座的第一电极弹片以及第二电极弹片作用,增加灯头与灯座之间的接合密度。且与习用涂布式的导电层相较之下,电极弹片具有更佳的抗磨能力以及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省电灯泡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图4是沿着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冷阴极灯管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装LED杯灯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底座部份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以及
图9是螺接于灯座时第二电极弹片受电极调整机构连动向外凸出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变压及控制电路 25---第一壳片 34---热流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芳伯,未经郭芳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7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外套管的直管荧光灯
- 下一篇:常通式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