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撞护舷及使用该防撞护舷的船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8333.2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3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施军;曾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护舷 使用 船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护舷,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带有内凹式固定槽船侧板的船体的防撞护舷。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船艇的碰撞事故也越来越多。根据海事资料分析,在全世界发生的海难中,有40%以上是由船艇碰撞导致。此类事件往往引起船艇结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损失,严重的更会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对于进行执法、巡逻、狙击、救援等公务,尤其是进行临检、非法船只追捕、截获时最易发生船体碰撞,此类用途的船艇更是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互相碰撞的风险。
船艇是一类结构非常复杂的装备,要想提高其防撞性能,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以提高其整体防撞安全性能。目前,防撞护舷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开发的一个活跃领域。传统的防撞护舷由防撞架条和防撞橡胶条组成,两者呈“凹”“凸”结构通过螺丝和安装插条连接在一起。然而,这种传统的防撞橡胶条本身较为容易磨损,且该种结构在发生碰撞时并不易于能量的消减,橡胶条非常容易被撞坏的,导致船艇在速度较高时抗震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震性能较好的防撞护舷及使用该防撞护舷的船体。
一种防撞护舷,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内缓冲发泡体和外缓冲发泡体,该防撞护舷在所述内缓冲发泡体和所述外缓冲发泡体分界处开设有多个间隔的固定孔,每一固定孔内穿设有用于与船体固定的固定带,所述内缓冲发泡体表面设有第一外表增强层,所述外缓冲发泡体表面设有第二外表增强层,所述第二外表增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外表增强层的厚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表增强层包括聚脲层,所述第二外表增强层包括层叠的帘子布层和聚脲层。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护舷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缓冲发泡体或外缓冲发泡体包括层叠的多层泡沫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缓冲发泡体或外缓冲发泡体内设有多个可压缩的减轻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缓冲发泡体或外缓冲发泡体内嵌入多个橡胶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扩展肋板和多条连接带,每一扩展肋板设于所述固定孔的一侧,每一连接带连接相邻的两个扩展肋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所述固定孔内的金属网管或聚脲弹性管,所述固定带穿过所述金属网管。
一种船体,包括船侧板和设于该船侧板上的防撞护舷,所述船侧板一侧设有内凹式固定槽,所述防撞护舷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内缓冲发泡体和外缓冲发泡体,所述内缓冲发泡体收容于所述固定槽,该防撞护舷在所述内缓冲发泡体和所述外缓冲发泡体分界处开设有多个间隔的固定孔,每一固定孔内穿设有用于与所述船侧板固定的固定带,所述内缓冲发泡体表面设有第一外表增强层,所述外缓冲发泡体表面设有第二外表增强层,所述第二外表增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外表增强层的厚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船侧板上设有向外凸出的螺柱和与所述螺柱配合的螺母,所述固定带上设有供所述螺柱穿过的定位孔。
上述防撞护舷为分段式结构,由喷涂有第一外表增强层的内缓冲发泡体和喷涂有第二外表增强层的外缓冲发泡体构成,保证了防撞护舷整体的弹性、刚度和强度,可以有效分散外力、减震吸能,并具有重量轻、坚固耐久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 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一实施例的船体的俯视图,该船体包括实施例一的防撞护舷;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防撞护舷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防撞护舷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防撞护舷从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四的防撞护舷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五的防撞护舷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六的防撞护舷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七的防撞护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8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