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防盗装置及其打滑式防盗盖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8813.9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袁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鸿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5/02 | 分类号: | B65D55/02;B65D5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中型 散装 容器 防盗 装置 及其 打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IBC)的防盗装置,尤其涉及防盗盖,其安装在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IBC)的阀盖上,防止阀盖被开启,从而防止容器内的盛放物被盗。
背景技术
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IBC)是一类在国际范围内被食品、生化、医药、化工等行业广泛所使用的包装周转容器。由于IBC集装桶可以被多次重复使用,在灌装、储运和运输时具备明显的优势,并且与圆桶相比,IBC集装桶可以节约35%的储存空间,尺寸符合ISO标准,不仅适用于无菌罐装而且箱体紧凑,便于大批量安全高效存储,故而大量运用于液体、颗粒和薄片等形态物料的运输、包装、存储过程中。目前,现存规格有820L、1000L、1250L三种,通常情况下,其组成结构包含塑料内胆、灌装口、排放阀门、侧板、底板及盖板。由于存放于IBC内的液体或颗粒物大部分为医药中间体、饮料浓缩液、食品添加剂甚至危险物料等,不仅价值高昂而且关系到卫生和安全,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防止未经授权擅自开启或排放的保护功能。
目前欧洲市场有一款DN50的蝶阀被广泛选用为IBC的排放阀门,其结构特征如专利WO 2007/030052 A1所示,防盗的措施是在螺旋式阀门盖上设有若干捆扎孔,在阀门的开关手柄或阀体上也设有相对应的捆扎孔,然后用捆扎条穿过阀门盖和阀体或手柄上的孔并捆扎两者,达到锁死阀门盖、不让盖子被旋开的目的,其缺点在于相对于IBC如此庞大的容器(如PCT专利WO 01/47780 A1所提及塑料折叠IBC),操作者试图在如此狭小的底部阀门凹坑内,将防盗捆扎条穿过阀门盖以及对应手柄或阀体上的捆扎孔进行捆扎,其操作难度非常大、效率非常低,而且不人性化,如果试图解除捆扎还需要借助于工具,给操作者带来不便。
另外有一些阀门上装有防盗条,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640951Y)上所公布的一种塑料防盗盖,其包括防盗条、螺旋盖,在螺旋盖上设有一个与容器口上的凸起互锁的啮合的凸起,防盗条内侧密布有齿片,齿片卡在瓶口上,防盗条通过沿防盗条四周均匀分布的小塑料片与螺旋盖连接起来,其防盗条的外侧面与螺旋盖外侧面持平,小塑料片位于上面的螺旋盖与下面的防盗条间的狭小间隙内,上述技术的缺点是当容器被自带防盗条的螺旋盖密封后,需借助于工具或使用较大的力气来破坏防盗条,才能解除被锁状态;上述的防盗盖由于盖体与防盗条的结合部分较为薄弱,在未被装到阀门前,防盗盖容易因意外磕碰而破损从而提高了废品率;添加了这种结构的阀门盖,对制造工艺以及生产成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盖子和防盗条为一体件,在撕裂防盗条并使其与盖子脱离后,盖子不可再次被使用;这种设计不仅导致物质的浪费,另外由于防盗条脱离盖子后,防盗条容易掉落在地面,也给工作环境的清理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IBC)防盗装置及其打滑式防盗盖,其中防盗盖便于安装且不破坏阀门盖子。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用于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IBC)阀门的打滑式防盗盖,其特点是,包括环形壳体,环形壳体具有大端和小端,自环形壳体的大端延伸出有扣钩,环形壳体具有撕裂把手,撕裂把手通过环形壳体的开口,并且通过撕裂线连接环形壳体的开口的至少一侧边。
所述的打滑式防盗盖,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自环形壳体的大端延伸出至少两扣钩,自环形壳体的大端还延伸出防护块,防护块位于两扣钩之间。
所述的打滑式防盗盖,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自环形壳体的大端还延伸出多个打滑块,打滑块所在的圆周的直径小于环形壳体的大端直径。
所述的打滑式防盗盖,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环形壳体为截头圆锥状。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IBC)防盗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打滑式防盗盖,该打滑式防盗盖包括壳体,壳体罩在阀门的阀盖上,壳体可相对阀盖转动。
壳体罩在阀门的阀盖上从而隔绝了外界对阀盖的直接旋转操作,对阀盖的旋转操作只能在破坏壳体的前提下才能继续进行。
所述的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IBC)防盗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壳体具有撕裂把手,撕裂把手填充环形壳体的一开口,并且通过撕裂线连接该开口的至少一侧边。
具有撕裂把手,破坏壳体的方式就省力并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鸿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鸿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8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