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分户热计量分配管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9149.X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1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何学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学新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4600 黑龙江省七***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分户 计量 分配 管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耗热计量分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分户热计量分配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热计量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热量表法。在建筑物入口处设一块总表做贸易结算,楼内每户设置户表做热量分配,依据户表的读数和规则对结算表的数据分摊。其优点是对用户用热形式和设施限制少,数据包含的信息量大,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用户的用热情况,无论何种形式的能耗变化均会被转变成用热量的增减,方便用户,有利于行为节能,规则透明,令人信任。其缺点是系统复杂,设备投资大,尤其是其中的流量计,后期的维护工作量大,占用的安装空间也大对我国的住房市场,尤其是中小户型,从经济性而言无法支撑户表的使用。
热分配表法。在建筑物入口设一块总表做贸易结算表,户内每组散热器上安装一个热分配表;根据热分配表的读数对总表的数据进行分摊。其优点是安装所需场地较小,没有维护量大的流量计,使用简单,缺点是只能测量散热器(暖气片)的耗热,无法测量其他方式的(如用采暖系统加热的热水器)耗热,规则的透明度差,同时其数据采集系统在室内,容易受到人为的干扰;另一方面,它设计时假设用户温度为某一值,散热器为某型号,未必符合用户的实际状况,因此其误差可能很大。因其规则不透明掩盖了实际的误差。
流量温度法。在热力入口设置一块总表做贸易结算表,在每户的入口采用一个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取代了流量计,通过测量供回水温度和设置流量调节阀的流量进行热量分摊,采用一个三通阀调节室温,实现了测量与调节一体,因为没有流量计,维护工作量较小。缺点:硬件原理上等同热表,却没有采用热表的算法和规则,同时对用户的用热过程进行干预,规则复杂(因为干预过程)而不透明,同时也因为分配涉及用热过程,所以对用户限制多,亲和力差。
通断时间面积法。在入口采用一块总表做贸易结算,在各用户入口设置一个开关阀对室温进行调节,记录通断的时间,再根据用户的面积对总表的热量进行分摊。其优点是用最小的投资和维护工作量同时实现了计量和调节,规则透明简单,其缺点是它的规则是在定性的基础上建立的,有时误差很大,因为它有一系列的假设前提,所以实际的工作条件要求较高(否则误差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分户热计量分配管理装置,能够用较少的流量计实现分户的时间计量,流量计量,热量计量;同时测量与调节、管理、系统调试融为一体,可以监测系统自身是否正常,可以帮助调节系统的热力平衡,甚至是热力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系统失水,包括人为的放水和系统的泄漏,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的投资。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多功能分户热计量分配管理装置,其组成包括:供水母管和回水母管,所述的供水母管和所述的回水母管之间并联一组用户管,每个所述的用户管连接散热器,所述的散热器连接智能阀,所述的智能阀连接室内温度设定测量装置,所述的回水母管上安装总热表,所述的供水母管和所述的回水母管之间连接压力测量装置,所述的智能阀、总热表和所述的压力测量装置都与中心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多功能分户热计量分配管理装置,所述的压力测量装置包括流量计二和流量计三,所述的流量计二并联在所述的供水母管的首端和所述的回水母管的首端之间,所述的流量计三并联在所述的供水母管的末端和所述的回水母管的末端之间。
所述的多功能分户热计量分配管理装置,所述的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并联在所述的供水母管或者所述的回水母管两端的流量计四。
所述的多功能分户热计量分配管理装置,所述的供水母管上具有总阀,所述的总阀并联流量计一,所述的流量计一串联阀门一,所述的总阀和所述的流量计一分别与所述的中心控制器连接。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只用了几个测量仪表,就实现了全组热用户(十几户到几十户)的流量测量,大大减少了需要维护的流量计的数量,空间占用、一次投资、后期维护工作都将大大减少,因为有了每户的流量,要实现热量的分户计量就比较容易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学新,未经何学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91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