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温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9268.5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9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洋;谭继亮;袁丽英;于笑平;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浩洋 |
主分类号: | G01K7/00 | 分类号: | G01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温度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温度传感器,属于温度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温度传感器一般采用单纯的数字传感器或单纯的模拟传感器,但数字传感器要求电路结构必须简单;而模拟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温度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抗干扰性差或电路可靠性不高的情况下,温度测量器件的测量精度达不到需求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温度传感器,包括:
Z元件电路、转换电路和单片机,所述Z元件电路的输出端与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方案一、所述Z元件电路采用正向应用,具体Z元件的正极与正电位相连,Z元件的负极通过电阻接地,并且Z元件与电容并联;所述转换电路与Z元件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方案二、所述Z元件电路采用负向应用,具体Z元件的负极与正电位相连,Z元件的正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转换电路与Z元件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Z元件电路非线性校正后的信号进行转换,并根据转换后的信号的频率按照拟合曲线从而计算出温度值,使得获得的温度值的测量精度更高,并且也提高了抗干扰性和电路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又一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另一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智能温度传感器,如图1所示,包括:
Z元件电路11,用于根据温度的变化得到电压的三角波振荡信号;
转换电路12,用于将所述电压的三角波振荡信号转换成方波脉冲信号,或用于将所述电压的三角波振荡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单片机13,用于根据方波脉冲信号或数字信号的频率按照拟合曲线计算出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通过总线传输给用户设备,该单片机可以采用8951型单片机,总线可以使用RS485总线。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具体电路的实现如图2所示,包括:
Z元件电路11采用正向应用,具体Z元件的正极与正电位相连,Z元件的负极通过电阻接地,并且Z元件与电容并联。
转换电路12与Z元件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具体转换电路12通过整形将Z元件负极输出的电压三角波振荡信号转换成方波脉冲信号。
单片机13,具体用于将T1端作为定时器,将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T0端的计数值作为方波脉冲信号的频率,并根据所述方波脉冲信号的频率按照拟合曲线计算出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通过总线传输给用户设备。
具体地,拟合曲线为f=aT2+bT+c,其中f表示频率,T表示温度值,a=0.256;b=45.982;c=-215.998。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二,具体电路的实现如图3所示,包括:
Z元件电路11采用负向应用,具体Z元件的负极与正电位相连,Z元件的正极通过电阻接地。
转换电路11与Z元件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具体转换电路12依次通过放大和模数转换(A/D)将Z元件正极输出的电压三角波振荡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单片机1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字信号的频率按照拟合曲线计算出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通过总线传输给用户设备。
具体地,拟合曲线为f=aT2+bT+c,其中f表示频率,T表示温度值,a=0.256;b=45.982;c=-215.9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浩洋,未经于浩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9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水下地层中安装基础构件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二氧化硅颗粒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