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9443.0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7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伟;杨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D23/00 | 分类号: | B29D23/00;A01G25/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周大伟 |
地址: | 05002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出 真空 滴灌 加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属于农业节水灌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滴灌是一种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滴灌带是主要的滴灌部件之一,通过其上的迷宫流道,可将压力水流变为小流量水滴或细流缓慢滴出或流出。但目前由于前期使用投入过高,限制了该技术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干旱缺水的贫困地区推广应用。目前常用的滴灌带的迷宫流道成型方法主要是真空吸塑法:首先由挤出机连续挤出一个薄壁圆筒,在半熔融状态向上拉伸过程中,将挤出的薄壁管压扁,在冷却以前再通过成型轮将薄壁塑料管压合成迷宫流道形状,同时利用真空吸塑方式吸出迷宫流道,再经过剖切,分成两条侧翼单边有迷宫的滴灌带。这种生产方法和设备一次最多压合2条滴灌带,生产效率较低。申请人曾于2007年公开了一种同时连续生产多条的贴片迷宫流道滴灌带的生产设备,(200710061763.7)首先在行业上提出了一组设备同时压合成型多条滴灌带的技术方案,但是如何使滴灌带的生产效率提高和降低系统投资,仍然是制约滴灌带向农村普及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成型多条滴灌带的配套设备,以期大幅提高滴灌带的生产效率,解决滴灌带生产成本高,农民买不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这种设备由双模头螺杆挤出机,设置于挤出模头下方同步反向转动的柔性压辊和水冷真空成型辊,以及依次设置于成型工位后方的张紧辊,设置于张紧辊之间的切分刀,设置于切分工位后方的展平轮和缠绕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冷真空成型辊由旋转成型轮套装在固定空心轴上组成,环绕空心轴设置固定水套构成冷水腔,空心轴与旋转成型轮之间轴向设置有真空室,工作时,通过链轮的端面棘齿与旋转成型轮端面棘齿啮合,带动旋转成型轮以固定水套为轴转动。
所述的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所述的旋转成型轮外表面沿轴向设置固定间距的环形凸棱,环形凹槽和均布的抽气通孔,环形凹槽内镶嵌横截面为矩形的环形迷宫成型环,旋转成型轮镶嵌迷宫成型环后,成型环外径与环形凸棱外径相同。
所述的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所述的每条成型环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刻有N组等间距的迷宫凹槽,迷宫凹槽按水力性能要求设计形状,凹槽底部设置迷宫抽气通孔与旋转成型轮的抽气通孔连通,当抽气通孔旋转到水冷轴的真空室位置时即形成真空条件,在环形凸棱与迷宫成型环之间的旋转成型轮外表面,抽吸出滴灌带过水通道,在迷宫凹槽处抽吸出出水迷宫,同时环形凸棱与环形迷宫成型环凸起部分压合滴灌带。
所述的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所述旋转成型轮上设置的抽气通孔大于迷宫成型环设置的迷宫抽气通孔。
所述的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所述真空室通过抽气过度管与空心轴连接,空心轴一端堵死,一端连接抽气口,抽气口通过真空抽气管、真空抽气阀与真空泵连接。
所述的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所述旋转成型轮内表面其它部位与真空室隔离,不形成真空条件,并与固定空心轴接触。
所述的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所述固定空心轴与端盖构成冷水腔,端盖上设置冷却水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的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设备,所述的切分刀刃与滴灌带上面成100~120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同一设备连续挤出成型滴灌带的技术方案,可直接与大型塑料挤出机配套使用,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同时成型12-24条滴灌带,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滴灌带生产成本,使滴灌带的加工设备向着专业化,配套标准化方向发展,质量更容易控制,以满足我国节水灌溉突飞猛进的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挤出式真空热封滴灌带加工设备组合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水冷真空成型辊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6:是图3的C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3的D向视图
图8:是图3的E向视图
图9:是图7的F局部放大图
图1、图2加工设备主视图、俯视图图标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9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刚石节块自动冷压机
- 下一篇:一种塑件水口去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