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货柜车的电子机械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1588.4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汪人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慧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柜车 电子 机械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货车上的用于保证货物安全的电子机械锁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的机械锁无法保证货柜车运输的货物的安全,而且也无法全程监控货柜车的运输状态,以及机械锁或者电子机械锁的开关状态,不利于保证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安装于货柜车上,并与监控中心无线通讯的货柜车电子机械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货柜车的电子机械锁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电子机械锁、GPRS通讯模块和GPS定位模块,所述电子机械锁和GPRS通讯模块均与中央处理器双向通讯连接,所述GPS定位模块至中央处理器单向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子机械锁的电控部分包括继电器,所述电控部分具有五个输出端子,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上电端子,公共端子,常闭端子和常开端子,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电连接于第一和第二上电端子之间;所述继电器的常闭开关电连接于常闭端子和公共端子之间,并且,所述常闭端子和公共端子间短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开关电连接于常开端子和公共端子之间;
所述第一和第二上电端子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的第一和第二供电端电连接,公共端子接地,常闭端子与中央处理器的脱离报警端电连接,常开端子与中央处理器的非法开锁报警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子机械锁装置还包括输入输出装置,其中的输入装置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其中的输出装置与中央处理器的显示器输出端口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械锁装置可以通过监控中心从货柜车出闸到入闸远程监控运输情况,主要是监控电子机械锁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保证货柜车运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械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机械锁与中央处理器间的接口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货柜车的电子机械锁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1、电子机械锁4、GPRS通讯模块2和GPS定位模块3,该电子机械锁4和GPRS通讯模块2均与中央处理器1双向通讯连接,该中央处理器1接收电子机械锁4输出的表征电子机械锁工作状态(如电子机械锁处于异常开锁或者正常使用等工作状态)的电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程序对该电信号进行分析,输出与该电信号相对应的状态信号至GPRS通讯模块2进行编码,并由GPRS通讯模块5将编码后的状态数据等实时回传至监控中心6,监控中心6亦通过其设置的GPRS通讯模块接收上述状态数据,并进行解码,并根据解码数据显示电子机械锁的工作状态,如该状态数据表示电子机械锁异常,可由异常信号控制报警电路进行报警。当需要打开电子机械锁4时,监控中心6通过其GPRS通讯模块和电子机械锁装置的GPRS通讯模块2将指令信号发送至中央处理器1中,中央处理器1根据该指令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电子机械锁4(该控制信号可以是为电子机械锁4上电),使电子机械锁4得到合法授权,此时便可通过机械钥匙打开电子机械锁4。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的电子机械锁4可以采用现有的电子机械锁,即电控部分(合法授权部分)由监控中心6远程控制完成,而机械锁部分由工作人员在得到合法授权后手动操作完成。
如图2所示,该电子机械锁4的电控部分包括继电器J,该电控部分具有五个输出端子,分别为第一上电端子1a和第二上电端子2a,公共端子5a,常闭端子3a和常开端子4a,该继电器J的线圈电连接于第一和第二上电端子之间;该继电器J的常闭开关电连接于常闭端子3a和公共端子5a之间,并且,该常闭端子3a和公共端子5a间短路连接;该继电器J的常开开关电连接于常开端子4a和公共端子5a之间。该第一和第二上电端子分别与中央处理器1的第一供电端和第二供电端电连接,公共端子5a接地,常闭端子3a与中央处理器1的脱离报警端电连接,常开端子4a与中央处理器1的非法开锁报警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慧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慧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15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