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热木地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4137.6 | 申请日: | 201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罗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世康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E04F1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木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地板,特别是一种发热木地板。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北方的家庭多使用暖气进行取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地暖,由于将取暖装置设置在地面上,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因此受到大部分家庭的喜欢。然而传统的地暖多为水暖,在使用木地板的家庭就不能使用地暖,因为木地板十分的怕潮湿,一旦水暖的管道发生漏水现象,那么木地板就会被损坏。
为了解决木地板不能够使用地暖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能发热的木地板,使用这种能发热的木地板来代替传统的水暖。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720151953.3公开了一种木地板专用发热板,这种木地板依靠内部的发热线进行发热,由于发热线的发热效率有限,因此这种木地板的取暖效果非常不明显,而且温度不能得到控制,很容易发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木地板,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取暖效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和温度可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热木地板,包括耐磨层、装饰层、基材层和平衡层,基材层的顶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发热装置,基材层的一个短边上设有电源插头,另一个短边上设有与电源插头相配合的电源插孔,电源插头通过电源线与发热装置的一端连接,发热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插孔连接,基材层和装饰层之间设有导热绝缘层,耐磨层、装饰层、导热绝缘层、基材层、平衡层依次叠加并粘结在一起。设置导热绝缘层的目的是防止发热装置漏而造成电击事件,有效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前述的发热木地板中,凹槽的底部以及四周均设有岩棉保护层。岩棉保护层具有防火、隔热的优点,可以有效防止发热装置将木地板的四周烫坏或者因温度过高而造成木地板自燃的现象发生。
前述的发热木地板中,电源插头和发热装置之间还设有继电器和温度控制器。设置继电器的目的是当发热装置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起到自动断电的作用。设置温度控制器的目的是,使木地板的温度可控,防止其忽冷忽热。
前述的发热木地板中,发热装置为氧化硅陶瓷发热片。氧化硅陶瓷发热片是一种很好的发热装置,具有安全的优点。
前述的发热木地板中,氧化硅陶瓷发热片的表面温度为10℃~40℃。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引起火灾。
前述的发热木地板中,氧化硅陶瓷发热片的表面温度为35℃。
前述的发热木地板中,导热绝缘层为导热塑料板或者导热橡胶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发热装置,因此使木地板具有取暖的功能,而且取暖效果比传统电热丝要明显的多。由于在凹槽内设置了岩棉保护层,充分保证发热装置的工作安全。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起来十分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材层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耐磨层,2-装饰层,3-基材层,4-平衡层,5-凹槽,6-发热装置,7-电源插头,8-电源插孔,9-导热绝缘层,10-岩棉保护层,11-继电器,12-温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发热木地板,包括耐磨层1、装饰层2、基材层3和平衡层4,基材层3的顶面设有凹槽5,凹槽5内设有发热装置6,基材层3的一个短边上设有电源插头7,另一个短边上设有与电源插头7相配合的电源插孔8,电源插头7通过电源线与发热装置6的一端连接,发热装置6的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插孔8连接,基材层3和装饰层2之间设有导热绝缘层9,耐磨层1、装饰层2、导热绝缘层9、基材层3、平衡层4依次叠加并粘结在一起。如图2所示,凹槽5的底部以及四周均设有岩棉保护层10。电源插头7和发热装置6之间还设有继电器11和温度控制器12。发热装置6为氧化硅陶瓷发热片。氧化硅陶瓷发热片的表面温度为10℃。导热绝缘层为导热塑料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世康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世康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4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