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双锅筒纵向布置燃氢气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5424.9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6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聂勇;吴晓东;李家强;危小平;张忠铭;刘庆川;谢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重锅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21/04 | 分类号: | F22B21/04;F22D1/16;F23C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336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双锅筒 纵向 布置 氢气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氢气锅炉,具体地讲,是一种卧式双锅筒燃氢气锅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燃气锅炉的锅筒均为立式布置,烟气回程较短,燃烧室内的烟气与锅筒内的水换热时间短,换热不充分,造成了能量浪费;氢气等气体在燃烧室燃烧时,具有安全隐患;另外,水未经预热直接进入锅筒,而换热后的烟气直接通过烟道排放,其余热未得到合理地利用。
卧式锅筒锅炉的结构形式目前主要用于燃烧煤炭等燃料,其锅筒水平设置在炉膛内,目前尚未有卧式双锅筒纵向布置锅炉用于燃烧氢气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充分、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的燃氢气锅炉。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双锅筒纵向布置燃氢气锅炉,包括位于锅炉炉膛内的上锅筒(1)、下锅筒(2)和燃烧室(3),所述上锅筒(1)位于下锅筒(2)的上方且两者水平设置,所述上锅筒(1)和下锅筒(2)之间通过加热水管(4)连通,所述燃烧室(3)位于所述上锅筒(1)和下锅筒(2)的左侧,关键在于:锅炉炉膛的前端配置有燃氢气燃烧器(5),所述燃氢气燃烧器(5)与进气管(6)接通,锅炉炉膛的后端装有泄压门(7),锅炉炉膛的外侧设置有省煤器(8),所述省煤器(8)的上端通过上烟道(9)与加热水管(4)相通,该省煤器(8)的下端通过下烟道(14)与烟囱(10)相通,所述省煤器(8)内布置有进水管(11),所述进水管(11)与所述上锅筒(1)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炉膛前端布置的燃氢气燃烧器,从进气管进入的空气与氢气在燃烧器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进入燃烧室燃烧,有利于混合气体的充分燃烧,释放足够的热量;
(2)为防止燃氢气燃烧器泄漏造成爆燃,烟气量突然膨胀,在炉膛后端设置有泄压门进行自动泄压,进行安全保护;
(3)通过设置省煤器,利用换热后气体的余热对进入锅筒内的水进行预热处理,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4)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安装方便等特点,可广泛适用于冶金、油田、化工、纺织化工等单位的生产、生活用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 是图1的左视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中锅炉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 是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4—5所示为卧式双锅筒燃气锅炉的锅炉本体,锅炉本体由上锅筒1、下锅筒2和加热水管4构成,上锅筒1位于下锅筒2的上方且两者水平设置,上锅筒1和下锅筒2之间通过加热水管4连通。
如图1—3所示为卧式双锅筒燃氢气锅炉,由锅炉本体、燃氢气燃烧器5、进气管6、泄压门7、省煤器8、上烟道9、烟囱10、进水管11、蒸汽出口12、省煤器支架13、各种管道阀门仪表等组成,锅炉本体及燃烧室3均设置在锅炉炉膛内。燃烧室3位于上锅筒1和下锅筒2的左侧,三者成反“D”形布置,这也是卧式双锅筒锅炉常用的布置方式。燃氢气燃烧器5配置在锅炉炉膛的前端,与进气管6接通。泄压门7装在锅炉炉膛的后端,当燃烧室3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可打开泄压门7进行降压。锅炉炉膛的外侧设置有省煤器8,省煤器8是锅炉中常用的装置,省煤器8的上端通过上烟道9与燃烧室3相通,省煤器8的下端通过下烟道14与烟囱10相通,省煤器8内布置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与上锅筒1相通。蒸汽出口12设置在上锅筒1上方,省煤器支架13设置在省煤器8下方。燃氢气燃烧器5与炉膛内的燃烧室3位置对应。
工作时,空气通过鼓风机送风,经进气管6进入燃氢气燃烧器5,而氢气经燃氢气燃烧器5前端的另一进气口进入燃氢气燃烧器5,空气与燃气在燃氢气燃烧器5内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再进入炉膛内的燃烧室3燃烧,烟气经加热水管4、上烟道9、省煤器8、下烟道14、烟囱10排至大气,下烟道14右侧设置有引风机15。水经进水管11进入省煤器8内,与省煤器8内的烟气进行预热处理,温度上升后的水流入上锅筒1内,经加热水管4流入下锅筒2内,加热水管4内的水与炉膛内的烟气进行充分换热,部分水变成水蒸汽经蒸汽出口12输出。烟气回程路线如图2中箭头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重锅锅炉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重锅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54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烧低热值固体燃料的炉锅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荧光灯的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