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果树吸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5680.8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9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仰仁;金建华;叶澜涛;孙书洪;李松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融生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作物及林木灌溉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果树吸灌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解决北方干早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水的问题,建立了各类水窖、水池、塘坝水源。用这样的小水源进行灌溉,要求珍惜每一滴水;目前农业生产采用或推广的所有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滴灌、地下滴灌、分根区交替灌溉等,均是基于供水压力为正水头的灌溉,由于这类水源的水位往往低于作物种植位置,当用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时,需要解决小型或微型提水加压设备问题,这无疑增加了灌溉系统的投资;另外,在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动力能源的匮乏也制约了现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旱季对果树进行灌溉的装置,这种灌溉方法与常规的微灌、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相比具有节水、节能、精准、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
一种果树吸灌系统,其特征是:该吸灌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地面的进水口连接埋在地下的灌水管,灌水管连接埋在果树根附近的供水器,供水器连接埋在果树根部的供水管,供水器连接排气管。
供水器为塑料储水容器,供水器上部和底部各有一个小孔,上部小孔连接灌水管,底部小孔连接供水管。
所有供水器和同一灌水管连接在一起,连接部位是丝扣连接。
供水管与供水器是丝扣连接。
供水管内装有具有强毛细作用的导水介质。
进水口连接水源输水管。
在灌水管与供水器连接的三通处连接排气管,排气管一端延伸到地面果树旁边,另一端穿过三通延伸到供水器内部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点是:
这种灌溉方法与常规的微灌、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相比具有节水、节能、精准、成本低等优点。
通过将供水器控制为负压进行灌溉,实现土壤含水率的精确和持续控制,即为负压灌溉技术。当基于水压力为负水头进行灌溉供水时,土壤含水率呈非饱和状态,可减小地表湿润 导致的地面无效蒸发和地下渗漏导致的无效灌溉和养分流失;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土壤含率关系密切,通过负水头灌溉技术精确控制土壤含水率有显著提高作物生产力的潜力。由于负压灌溉技术可将土壤含水率直接地、恒定地控制在目标含水率,不需要进行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的人工决策,易于农民使用。由于该灌溉技术是依靠作物根系、土壤和导水介质对水分的吸力作用进行供水的,故称为吸灌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果树吸灌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供水器1为塑料桶,埋在灌溉农田的地下,其位置低于灌水点,供水器1内的水在土壤吸力的作用下经供水管3流入土壤,供水管3内形成负压。利用植物水分生理特性和土壤张力特性,实现植物对水分连续自动获取,改变间歇灌溉概念,变“灌”为“给”,变“断续灌溉”为“连续给水”,变人给的“被动灌溉”为植物获取的“主动吸水”。供水器1的大小及在地面下埋藏深度根据作物种类不同进行调整;供水器1上部和底部开有两个小孔,用连接管分别与带有密封阀的灌水管2和供水管3连接。
所有供水器1的供水管连接在一起,所有的供水器1能同时灌水,使灌溉供水操作简单方便。水管连接处采用丝扣方式连接。
内装有导水介质,供水管一侧与供水器1连接,另一侧置于作物根系处,供水管3的粗细由作物的需水量强度确定。供水管3为软管,冬季不会冻裂。
供水管3内所装导水介质具有毛细作用强、冻胀量小的特点,冬季土壤冻结后不会导致管道破裂。
进水口4能够方便地连接水源输水管,停止供水时加以保护。
在灌水管2与供水器连接的三通处连接排气管5,排气管5一端延伸到地面果树旁边,另一端穿过三通延伸到供水器1顶部,起到排气的作用,另外还能在给果树施肥时给果树灌水,排气管5与三通是一体化的。
各供水器1与灌水管2连接在一起,进水口4伸到地表,在使用吸灌系统之前,先经灌水管2给供水器1灌水,灌水过程中,由排气管5向外排气;供水器1内的水在土壤吸力和植物水分生理特性的作用下经供水管3流入土壤,实现植物对水分连续自动获取;土壤含水率越小,土壤吸力越大,导管3向土壤的供水强度就越大,反之,土壤含水率越大,土壤吸力越小,由导管3向土壤的供水强度就越小;而土壤含水率的大小与植物耗水强度有关,植 物耗水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减小的速度越快,因而,由导管3向土壤的供水强度就越大。由此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该灌溉系统可用于株距、行距较大的作物(如果树、绿化植树等)灌水,适合于干旱区、盐碱地以及地形高差较大的区域灌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56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背光灯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动态频率漂移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