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基坑支护或地下连续墙的连续钢板桩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5714.3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1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潘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04 | 分类号: | E02D5/04;E02D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基坑 支护 地下 连续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或地下连续墙的连续钢板桩。
背景技术
钢板桩常用于基坑支护或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止水和护坡(常见的有U型、T型、V型、Z型等),具有施工快捷、安全、环保、美观的特点,在交通、水利、市政等行业应用极为广泛。施工中先把钢板桩打入预定位置,施工完毕再把钢板桩拔出重复利用。施工过程中,相邻的两钢板桩之间通过榫合、扣合的方式连接。此类钢板桩的水密性较差,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钢板桩容易锈蚀,影响钢板桩的拆卸以及密封性能,止水施工中常需要对漏水情况进行处理;而且随着挡土高度的增加,单排钢板桩容易被压变形或者偏移位置,影响正常施工。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或地下连续墙的连续钢板桩,该连续钢板桩应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密封性好、不易变形的特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基坑支护或地下连续墙的连续钢板桩,由若干个相互间隔排列的甲型钢板桩和乙型钢板桩组成,相邻的甲型钢板桩和乙型钢板桩相互锁紧;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型钢板桩的左右两侧边沿各固定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钢套,左侧钢套的左侧面、右侧钢套的右侧面各开设有一条沿竖直方向伸展的开槽;所述乙型钢板桩的左右两侧边沿各固定有一个用于压注水泥浆的注浆管,该注浆管竖直插入所述钢套内且与其相匹配;所述开槽的宽度与乙型钢板桩的板身厚度相匹配。
所述注浆管的管壁制有若干注浆孔,注浆管的底端固定有挡泥盖。
所述甲型钢板桩和乙型钢板桩的板身上各制有至少一个锚杆加强孔。
所述甲型钢板桩、乙型钢板桩的板身以及所述注浆管、钢套均采用5-15mm厚的镀锌钢板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是:施工过程中,可先将甲型钢板桩打入地下,再将乙型钢板桩左侧的注浆管对准甲型钢板桩右侧的钢套后打入地下(或者乙型钢板右侧的注浆管对准甲型钢套左侧的钢套),之后依序进行打桩操作,使得甲型钢板桩和乙型钢板桩相互间隔排列并形成连续的钢板桩墙。打桩完成后可通过注浆管向钢板桩底部压注水泥浆或砂浆,水泥浆或砂浆固化后可提高钢板桩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钢套和注浆管配合,使得甲型钢板桩和乙型钢板桩牢固地锁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打桩完成后,可通过注浆管往钢板桩底部压注水泥浆或砂浆,一方面提升钢板桩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水泥浆可填满注浆管和钢套之间的间隙,增强钢板桩的水密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板身上的锚孔安装锚杆或锚索以抵抗土侧的压力,使钢板桩不易变形或移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甲型钢板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乙型钢板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甲型钢板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乙型钢板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注浆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基坑支护或地下连续墙的连续钢板桩,由若干个相互间隔排列的甲型钢板桩1和乙型钢板桩2组成(所述甲型钢板桩和乙型钢板桩均为T型板桩,可外购获得),相邻的甲型钢板桩和乙型钢板桩相互锁紧。所述甲型钢板桩的左右两侧边沿各固定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钢套1-1(如图2所示,该钢套的横截面呈矩形,也可根据需要制成其他形状),左侧钢套的左侧面、右侧钢套的右侧面各开设有一条沿竖直方向伸展的开槽1-2;为方便各钢板桩之间的连接,该开槽位于所述左侧钢套左侧面的中心线位置以及右侧钢套右侧面的中心线位置。所述乙型钢板桩的左右两侧边沿各固定有一个用于压注水泥浆的注浆管2-1,该注浆管竖直插入所述钢套内且与其相匹配。所述开槽的宽度与乙型钢板桩的板身厚度相匹配,乙型钢板桩的板身插入该开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5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