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宇亮化无线联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5725.1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5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田宏伟;浦敏;杨国帅;许世文;裴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华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宇 无线 联动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宇亮化无线联动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的楼宇亮化无线联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城市照明监控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近年来数字化城市建设和节能需求,无线联动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无线联动控制是一项将物联网无线控制运用于楼宇亮化的新型控制方式。
楼宇外表面是人们对该楼宇的第一映像,它不仅反映出该楼宇的功能、作用,更反映出该楼宇与众不同的特性。优秀的照明设计不仅在夜晚能反映出楼宇的细节和特点,更使得该楼宇成为夜间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利用了另一种手法拓展了楼宇的功能。所以楼宇立面泛光照明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细节和全面、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而且要从人性化和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
楼宇的受光面是影响灯光效果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楼宇周边环境及背景的明暗会影响楼宇主体所需的照度。同时,对于特殊的楼宇需要考虑泛光照明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本身功能的影响,在设计中不仅对光色的选择要谨慎,而且对于灯光明暗、开关时间的控制也要一并考虑。优秀的设计方案不仅要考虑到夜间楼宇本身的景观特色,更加要注重楼宇夜间照明本身的主题的表达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烘托。
一般地,楼宇的泛光照明会使用到较多的照明单元,然而,现有的,为保证这些照明单元在出现故障后能及时维修,均需要通过人工定期进行巡检,耗时耗力,且维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楼宇亮化无线联动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楼宇亮化无线联动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采集彩灯工作状态信息的彩灯主控器;
与所述彩灯主控器通信,获得所述彩灯工作状态信息的无线联动控制终端;
与所述无线联动终端通信,获得所述彩灯工作状态信息的联动主控器;以及用于接收联动主控器发送的所述彩灯工作状态信息的监控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联动控制终端安装于楼宇的主控箱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联动控制终端包括:主控芯片及最小系统、与所述主控芯片及最小系统电性连接的接口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联动终端通过以太网、DMX512协议和RS485串行数据接口协议和彩灯主控器之间实现通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模块通过射频将所述彩灯工作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联动主控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主控器通过通信网络将所述彩灯工作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监控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主控器包括了MCU、与所述MCU电性连接的RTC模块、BDM模块、OSC模块、电源模块、扩展模块、USB模块、显示模块、RS232模块、射频模块、移动网络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融合3G/2.5G与“物联网”技术,故障自动检测,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无线联动监控系统的构架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无线联动终端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联动主控器硬件总体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联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于楼宇的主控箱的至少一个无线联动终端1,与所述无线联动终端1交互通信的至少一个联动主控器2,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联动主控制器2通信的监控中心3,以及与所述无线联动终端1通信的至少一个用于控制彩灯灯光明暗、开关时间,且采集彩灯工作状态信息的彩灯主控器4。辅助的,所述无线联动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监控中心3通信的维护车31,打印机32,PDA33等。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灵活的选用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华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华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57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