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剥线式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6367.6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2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敬炜;陈耀成;孙海光;戴响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嘉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2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000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剥线式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给各类户表安装通讯线连接时,往往需用剥线钳和老虎钳将两通讯线剥开绝缘皮后对折再接入电表通讯线出口,不但费时费力,且布线烦琐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免剥线式连接器,以达到连接方便、可靠、安全的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免剥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基座、位于连接器基座上方的与连接器基座相配的连接器盖,所述的连接器基座上设金属端子脚,与连接器盖相对的端子脚设有开口向上的通讯线切口。在使用时,将通讯线放至端子脚的通讯线切口上方,连接器盖的下移使通讯线沿通讯线切口下移,实现自动剥线,本技术方案电连接可靠,不易漏电,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使用安全,接线效率大幅提高,减少施工成本且布线整齐。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端子脚的通讯线切口为具弹性的波浪形切口, 其开口端呈喇叭状。随着通讯线的下移,通讯线切口挤压通讯线,可使通讯线金属导电线可靠地与波浪形切口电连接,减少对通讯线导电体的损伤,同时增加连接的可靠性,喇叭状开口用于导向,使通讯线易于进入通讯线切口中。
端子脚通讯线切口两侧的基座上设有外凸的限位部,限位部与端子脚通讯线切口的切面平行,一端子脚与限位部相交形成两限位槽,所述的连接器盖设有外凸的能分别嵌入两限位槽中的两剪切部。在连接器盖下移的过程中,外凸的剪切部抵压通讯线使通讯线沿通讯线切口下移,自动剥线,连接器盖闭合过程中,两剪切部之间的间隙成为容纳通讯线切口部的空间,有效避让端子脚,使通讯线压入切口中。
连接器基座外侧设有与限位槽相通的进线孔;或在连接器盖外侧设有相对于剪切部的进线孔。
连接器盖一端转接在连接器基座上,连接器盖的另一端或其两侧设有连接件以扣合基座。可以直接用手转动连接器盖使其与基座扣合,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连接器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连接器盖包括第一上盖及第二上盖,第一、二基座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二下盖,第一基座、插接于第一基座的两导电的第一端子脚、第一上盖及第一下盖装配形成插座,第二基座、插接于第二基座的两导电的第二端子脚、第二上盖及第二下盖装配形成能与插座插接的插头;第一端子脚设通讯线切口及插头连接部,所述的两第二端子脚均设通讯线切口及分别能与一第一端子脚电连接的插座连接部;第一下盖设有用于和插头连接的插接口,所述的第二下盖设有与插座的插接口相配的插接部使插头可拆卸地连接在插座上。在使用时,将设备的通讯引出线装到免剥线式连接器插头里,通讯总线装到免剥线式连接器插座里,然后将插头和插座直接插接,直接完成每个通讯接口的并联工作。电连接可靠,不易漏电,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使用安全,接线效率大幅提高,减少施工成本。
所述的第一基座设有两平行贯通的第一进线孔,所述的第一端子脚与第一进线孔垂直,第一端子脚的通讯线切口位于第一进线孔中且其切面与第一进线孔平行,第一进线孔的两边设有外凸的第一限位部,相邻的第一限位部形成与第一进线孔相通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的第一上盖设有与第一限位槽相配的外凸的第一剪切部;所述的第二上盖设有两平行的且与第二端子脚垂直的第二进线孔,一第二进线孔中设有两外凸的剪切部,当第二上盖与第二基座扣合后,一第二进线孔中的两剪切部分设于通讯线切口的左、右侧;第二端子脚的通讯线切口两侧的第二基座上设有外凸的第二限位部,相邻的第二限位部形成与能容纳剪切部的第二限位槽,通讯线切口位于第二限位槽中且其切面与第二限位槽平行。实现上第一、二上盖的下降使四通讯线分别下移至位于第一、二进线孔的通讯线切口中。
第一端子脚为呈“L”形的片状冲压件,其底面与第一下盖相抵,第二端子脚为截面呈“┛”形的片状冲压弯折件,其底面与第二下盖相抵,第二端子脚设有与第一端子脚相配的弹性卡口,第一端子脚的插头连接部垂直卡接在第二端子脚的弹性卡口中弹性卡口使两端子端可靠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嘉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嘉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6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