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粒粒出食品容器的密封盖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6460.7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金钢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通(北京)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3/04 | 分类号: | B65D83/04;B65D85/60;B65D43/16;B65D7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刁玉生 |
地址: | 10111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粒 食品容器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粒粒出食品容器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圆形盖体和密封环,所述圆形盖体的端面设有缓存凹槽,所述缓存凹槽中央设置食物出口,所述食物出口的内侧设置食物导出机构,所述食物出口的外侧设有活动防尘盖。
背景技术
以前,当人们需要食用装在容器内的颗粒状的食品或药品时,首先要打开容器的密封盖,把手指直接伸入容器中取出食品或药品,或者将食品或药品倒出到手掌中;这样做既难以控制取食的数量,又会污染多取的食品或药品;将已污染的多取的食品或药品收回到容器中,进而污染到容器中剩余的食品或药品,不卫生;中国专利200920243382.5公开了一种新型方便取物罐,由下罐身和上罐身两部分构成,上罐身通过下罐身底部的取物柱穿过上罐身凹槽中间的安装孔进行安装。该取物罐能够快速从罐子中取出颗粒状食品、药品,且手不会接触到罐中剩余的食品、药品,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但是,颗粒状食品、药品极易从取物柱顶部滑落,取食的成功率不高,取物柱顶部暴露在外,颗粒状食品、药品被污染的可能性还是很大。所以,需要提供一种粒粒出食品容器的密封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粒粒出食品容器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圆形盖体和密封环,所述圆形盖体的端面设有缓存凹槽,所述缓存凹槽中央设置食物出口,所述食物出口的内侧设置食物导出机构,所述食物出口的外侧设有活动防尘盖。该密封盖的活动防尘盖可以在食品取出至缓存凹槽的同时自然开启,取食方便,保证了食品在食用前的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粒粒出食品容器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圆形盖体和密封环,所述圆形盖体和所述密封环之间设置分解拉开带,所述圆形盖体的端面设有缓存凹槽,所述缓存凹槽中央设置食物出口,所述食物出口上设置一次性封片;所述食物出口两边对称设有坡面,所述食物出口的内侧设置食物导出机构,所述食物出口的外侧设有活动防尘盖;所述活动防尘盖通过柔性铰链与所述圆形盖体安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的缓存凹槽可以防止取出的食品滑落,缓存凹槽两边设有坡面,该坡面与手指指腹相匹配,方便手指压住食品顺利地沿该坡面滑出缓存凹槽。
2. 本实用新型在食物出口的外侧设有活动防尘盖,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在售出前可以防止食物出口处的一次性封片意外开启,另一方面即使容器意外倾倒食品也不会掉出来;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等杂物的侵入,保证食品在食用前的卫生。
3. 本实用新型在食物出口的内侧设置食物导出机构,通过食物导出机构将待取的一粒食品向食物出口的中心引导,将多余的食品滤掉,保证食品一粒一粒地被取出。
4.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防尘盖通过柔性铰链与圆形盖体安装,活动防尘盖由食品自然顶开后自动开启至一定位置,只需用一只手就可完成取食,取食更加轻松便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缓存凹槽的结构示意图(纵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粒粒出食品容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粒粒出食品容器外桶的结构示意图(纵剖面图);
图5是粒粒出食品容器内桶的结构示意图(纵剖面图);
图6是粒粒出食品容器取食托盘的结构示意图(纵剖面图);
图7是粒粒出食品容器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8是粒粒出食品容器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9是实施例二中一次性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三中一次性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3,图1显示取下一次性封片后的状态,图3显示倒置的密封盖;本实用新型的粒粒出食品容器的密封盖1,所述密封盖包括圆形盖体11和密封环12,所述圆形盖体和所述密封环之间设置分解拉开带13,所述圆形盖体的端面设有缓存凹槽20,所述缓存凹槽中央设置食物出口14,所述食物出口上设置一次性封片15;所述食物出口两边对称设有坡面16,所述食物出口的内侧设置食物导出机构17,所述食物出口的外侧设有活动防尘盖18;所述活动防尘盖通过柔性铰链19与所述圆形盖体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通(北京)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乐通(北京)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64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菌纤维素的选择性胺化方法
- 下一篇:猪血来源的降血压多肽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