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副水箱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6563.3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1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旺;赵光辉;孟全国;黄希庆;刘永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发动机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副水箱及使用该副水箱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将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吸收并及时散发出去,从而使发动机的部件得到适度的冷却,使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通常,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也称为水箱)、水泵、风扇、节温器、温度传感器和水套等。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上升,从而受热膨胀,而当如发动机停止运行时,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下降,体积减小。为了适应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这种体积变化,通常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还设置有与散热器相通的副水箱。
具体来说,当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体积变大时,部分冷却液会流入副水箱内而储存起来;而当冷却液温度下降时,副水箱中的冷却液则会自动地重新流入散热器中,以进行补充。当需要补充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时,也可以将冷却液注入副水箱中。
图1所示为包括传统的副水箱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示意图。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1、散热器2和副水箱3’,其中,发动机1包括发动机进水口11、发动机出水口12和发动机出气口13,散热器2包括散热器进水口21、散热器出水口22和散热器出气口23,副水箱3包括注水口31、副水箱出水口32和副水箱除气口33,发动机进水口11分别与副水箱出水口32和散热器出水口22相通,发动机出水口12与散热器进水口21相通,副水箱除气口33分别与发动机出气口13和散热器出气口23相通。
在图1所示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副水箱内的冷却液从副水箱出水口32通过发动机进水口11而进入发动机内的冷却管路中,发动机内温度较高的冷却液从发动机出水口12通过散热器进水口21进入散热器2中,经过散热以获得相对较低的温度后,再从散热器出水口22通过发动机进水口11流回到发动机中。
当发动机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温度升高而体积膨胀时,冷却液会通过副水箱出水口32而回流到副水箱3’内以利用该副水箱3’容纳一部分冷却液。
另外,当发动机运行时,由于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受热,从而会在冷却液内产生气体。冷却液(如在散热器2和发动机1)中所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散热器出气口23和发动机出气口13而流到副水箱除气口33,进而通过副水箱3’的注水口31而排到外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副水箱3’内,不但储存有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而且由于该副水箱3’需要承担排出压力气体的作用,因而还储存有来自于发动机1和散热器2的气体。
目前,在现有的副水箱设计当中,副水箱3’通常设置在位于发动机上部的龙门架上,副水箱除气口33通常位于副水箱3’的箱体30的侧部。这种传统的副水箱所存在的缺陷在于:一方面,由于位于副水箱3’的箱体的侧部的除气口33靠近冷却液的液面,因此在使用过程时,特别是在冷却液受热沸腾时和/或车辆出现颠簸时,冷却液和/或冷却液蒸汽容易进入到除气口33中,妨碍气体的正常流通;另一方面,由于副水箱3’通常设置在位于发动机上部的龙门架上,为了满足布管的需要,在使用例如软管等的管路连接副水箱出水口32和发动机进水口11时必须使管路弯曲,这就使得在副水箱出水口32和发动机进水口11之间进行冷却液交换时,冷却液有时会残留在管路中造成管路不畅。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使气液分离顺利的副水箱以及不容易使发动机与副水箱连接管路积液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副水箱,该副水箱包括限定有腔室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出水口和除气口,所述出水口和除气口分别与所述腔室相通,其中,所述除气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
优选地,在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多个隔层,该多个隔层中包括至少一个上部隔层,该上部隔层位于所述箱体的上部并且水平设置在所述除气口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隔层还包括多个中部隔层,该多个中部隔层相互平行且竖直地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副水箱位于发动机的侧部,并且所述副水箱的所述出水口的开口方向朝向发动机。
优选地,所述隔层由隔板和夹住该隔板并且对称地形成于箱体两侧的两个凹口组成。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顶部还可以设置有注水口,该注水口与所述腔室相通。
优选地,所述注水口上可以设置有阀装置,该阀装置上开设有与大气连通的出气口。
更加优选地,上述阀装置可以为压力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6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