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多功能炉盖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6725.3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4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楚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楚珊 |
主分类号: | C10J3/30 | 分类号: | C10J3/30;C10J3/84;C10J3/7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张国良 |
地址: | 5161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气化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一种可以实现在炉体反应室密封状态下实现气体过滤和连续进料的生物质气化炉多功能炉盖。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的过滤器都是从反应炉接出一个独立的过滤器,这种过滤器长时间使用后就要清理,否则容易造成过滤器堵塞从而致使整个生物质气化炉都难以正常工作,甚至要更换过滤器和管道,这样大大加重了气化炉的维护成本;再者,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在使用过程中若要加入燃料时都要开盖停火,开盖时的烟气对环境污染很大,重新加好燃料后炉子不能很快正常工作,这样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气化炉的热效率,同时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阻碍了气化炉产品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不容易使焦油堵塞热过滤通道且可以在炉体反应室密封状态下实现过滤和连续进料的多功能炉盖。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多功能炉盖,包括可盖合于炉体反应室的盖体,所述的盖体上设有用于进料的进料装置,该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内部呈空腔状且可通过盖体与发炉体反应室相贯通的进料装置壳体,内部呈空腔状的壳体内设有可以呈迂回翻转工作实现从进料口传递生物质物料至炉体反应室的U形接料斗,所述的盖体上设有用于排烟的排烟管。
所述的盖体下方设有迂回环形的过滤通道,过滤通道一端与炉体反应室相接形成过滤通道的进气口,另一端与炉体外管道相接形成过滤通道的出气口。
在过滤通道内设有多片上下间隔错开的过滤叶片,过滤通道内还设有用于排流过滤通道内的焦油至炉体反应室的间隙或小孔。
所述的进料装置的进料口上还设有用于盖合进料口的料盖或料斗,进料装置上还设有可以手工操作控制U形接料斗迂回翻转工作的旋转手柄。
旋转手柄穿过进料装置壳体的端部外侧可设有高温密封套作密封作用,进料装置壳体的内壁和U形接料斗的外壁经过精细加工,可以精确控制其二者间的间隙仅限于U形接料斗可转动,当然,最好是在二者间添加润滑油脂以利于更顺畅转动及达到更好的密封作用。当打开料盖或料斗时,把生物质料粒倒入进料口,生物质料粒在自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落入到进料装置壳体内的U形接料斗里,此时在U形接料斗的作用下使炉体反应室处于封闭状态,气体不会往外冒,转动旋转手柄, U形接料斗同时旋转,当旋转180度时, U形接料斗内的燃料在自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炉体反应室内,此时在U形接料斗作用下使炉体反应室同样处于封闭状态下,即炉体反应室内的气体不会往外冒,往复旋转手柄可实现连续加料且气体不外溢。
还有,在过滤通道内设有多片上下间隔错开的过滤叶片,有效过滤焦油,使焦油在高热状态下通过过滤通道内设有的间隙或小孔排流至炉体反应室内,重新回到炉体反应室内燃烧,提高过滤通道的自身清洁度,有效保障过滤通道的通畅。
料盖或料斗与炉体用高温密封垫圈密封, 进料装置和盖体之间采用法兰盘和高温密封垫圈进行连接,然后再采用螺栓紧固,非常方便拆卸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以呈迂回翻转工作实现从进料口传递生物质物料至炉体反应室的U形接料斗,有效实现在炉体反应室密封状态下实现过滤和连续进料,其结构简单,构思巧妙,而且在过滤通道内设有多片上下间隔错开的过滤叶片,有效过滤焦油,使焦油在高热状态下通过过滤通道内设有的间隙或小孔排流至炉体反应室内,重新回到炉体反应室内燃烧,提高过滤通道的自身清洁度,有效保障过滤通道的通畅。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通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多功能炉盖,其包括可盖合于炉体反应室21的盖体1,所述的盖体1上设有用于进料的进料装置2,该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3、内部呈空腔状且可通过盖体与发炉体反应室21相贯通的进料装置壳体4,内部呈空腔状的壳体内设有可以呈迂回翻转工作实现从进料口传递生物质物料至炉体反应室的U形接料斗5,所述的盖体上设有用于排烟的排烟管13。
所述的盖体1下方设有迂回环形的过滤通道6,过滤通道一端与炉体反应室21相接形成过滤通道的进气口7,另一端与炉体外管道相接形成过滤通道的出气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楚珊,未经杨楚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67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