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锂电池组内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6819.0 | 申请日: | 201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2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张世红;杨宗霄;杜雨;王博征;陈世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孟津万里摩托车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1M2/10;H01M10/5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专用 锂电池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壳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锂电池组内箱体。
背景技术
电池组内箱体是多个电池单体或者电池模块的集成,置于外箱体内;同时因功能的需要内箱体相关零件又要与外箱体联接,还要满足快装快卸的要求;另外它又是温度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思路上既要把它看成是一个独立体,又要结合内外箱体系统考虑,把它看成一个非独立体,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适合纯电动汽车专用的内箱体。
而今,现有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温控管理电路的研究和电池本身性能的提高:即主要针对电源温度的采样、处理、报警这一系列的电子模块的设计,从而使电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情况时时被用户掌握;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有了质的飞跃。然而温控系统不应仅仅在于“出了问题再去解决,而要在设计之初,解决问题”。
公知的,无论是锂电池还是其它种类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会造成危险;温度过低,则会使电池达不到理想的使用率。而现有电池组采用直插式的简单排列封装,未能很好的解决对温度的管理;因此,需针对环境温度,设计出属于纯电动汽车的内箱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锂电池组内箱体,该箱体能够在电池组密集的工作环境下避免电池组因外部环境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纯电动汽车专用锂电池组内箱体,包括外壳、侧壁和上盖,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并排倾斜放置电池单体的内腔,且内腔的左右方分别设置支撑块和固定块;内腔下方为波纹板与底板形成的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通过进气接口与外界连通;内腔上方设有与每个电池单体连通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与上盖下方的介质输出管道贯通;所述介质输出管道通过出气接口与外界连通。
为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创造,所述进气接口与介质通道连接处设有缓冲室。
为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创造,所述支撑块上设有电源接口B。
为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创造,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电源接口A。
为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创造,所述进气接口设置在侧壁下方。
为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创造,所述出气接口设置在上盖端部。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创造具有如下优越性:
1、本箱体可根据车辆固有的安放空间,进行不同尺寸设计,满足车辆固有的安放尺寸。
2、内箱体冷热介质流通和与外箱体的联接方法简单实用,只需将内箱体置于外向体内,就与外箱体设定的接口吻合,实现了对接,满足了内箱体快速更换的要求。
3、本箱体能够在满足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电池组密集程度较高的条件下,解决电池组过热导致的危险性。
4、内箱体的结构设计,符合空气流动原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电池的冷热传导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纯电动汽车专用锂电池组内箱体的剖视图;
图中:1—上盖;2—介质输出管道;3—通气管道;4—电池单体;5—固定块;6—电源接口A;7—缓冲室;8—支撑块;9—电源接口B;10—介质通道;11—波纹板;12—底板;13—外壳;14—进气接口;15—出气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纯电动汽车专用锂电池组内箱体,包括外壳13、左侧壁、右侧壁和上盖1,箱体内部设有并排倾斜放置电池单体的内腔;内腔的左右方分别设置支撑块8和固定块5,其中,支撑块上设有电源接口B9,固定块上设有电源接口A6;内腔下方为波纹板11与底板12形成的介质通道10,介质通道通过设置在侧壁下方的进气接口14与外界连通,进气接口与介质通道连接处设有缓冲室7;内腔上方设有与每个电池单体连通的通气管道3,通气管道与上盖下方的介质输出管道2贯通;介质输出管道通过设置在上盖端部的出气接口15与外界连通。
当冷热介质净化除湿后通过进气口14流入缓冲室7后,所需温度在这里再次得到调和,使其达到一致;然后流入介质通道10,在介质通道10内冷热介质均匀的分别通过波纹板11供给每个电池单体4的内腔预留空间。当内部达到锂电池使用的最佳温度时,从电池单体4内腔经过的冷热介质夹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穿过位于电池单体上方的通气管道3流入介质输出管道2,从出气接口15处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孟津万里摩托车配件厂,未经洛阳市孟津万里摩托车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6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于自动装卸的运输车
- 下一篇:电动车用多功能液晶显示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