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密目钢丝网制作的圈梁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9461.7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1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印;赵志刚;李莉;刘京红;张立明;齐宏伟;杜光乾;刘晓华;王彦惠;高宗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C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钢丝网 制作 圈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圈梁。
背景技术
圈梁,是在砌体结构房屋中,沿外墙四周及内墙水平方向设置连续封闭的现浇筑钢筋混凝土梁,其宽度基本与墙厚相同,其对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保证垂直载荷能均匀地向下传递、加强纵横墙之间的联系、提高楼盖及屋盖刚度、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有很大的作用。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中,现有的现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由两种施工方法浇注制作,第一种是在圈梁底面先铺砌实体砖,再进行钢筋混凝土浇注。在实际砌筑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时候,因为好多客观原因,例如:房屋模数的限制、经济因素、生产厂家供货的问题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体砌块的使用,所以在现场施工一般不用实体砌块,这种方法基本很少使用。第二种是在圈梁底面先铺设密目钢丝网片,再浇注混凝土形成圈梁,由于密目钢丝网片下面是空心砌块,浇注的混凝土很容易透过密目钢丝网片进入砌块的空心内,使圈梁的振捣密实度很难保证,如果检查圈梁底部出现蜂窝空洞50%以上,露钢筋等情况的发生,则判断圈梁振捣不密实,为不合格圈梁,据统计,第二种施工方法经常使用,但浇注的圈梁不合格产品占到了13%,对房屋质量造成了威胁,给建筑安全带来隐患。尤其是圈梁一般是同楼盖、屋盖一同浇注,数量大,出现问题不好检查,不易处理。且上述两种施工方法制作的圈梁与墙体之间结合力度差,与墙体之间易产生横向裂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密目钢丝网制作的圈梁,该种圈梁不但能保证底部振捣密实度好,不易产生不合格圈梁,且与墙体之间的结合好,不易产生横向裂缝。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使用密目钢丝网制作的圈梁,其包括密目钢丝网片和浇捣的钢筋混凝土层,密目钢丝网片位于最上面两层砌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层之间的砌筑砂浆内,浇捣的钢筋混凝土层下端的混凝土销钉位于密目钢丝网片上面一层砌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空心内,并与砌块无缝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圈梁的混凝土完全填充到密目钢丝网片上面一层的空心砌块的空心内,在密目钢丝网片保护下,不易再进入更下面的空心砌块的空心内,圈梁的钢筋混凝土层下端的混凝土销钉嵌入砌体内,圈梁和砌体相互咬合,能有效地防止圈梁下部振捣不密实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圈梁的质量。且使圈梁和砌体之间的结合力度高,建筑的整体刚度更强,在太阳的暴晒下不易产生横向裂缝。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现有使用密目钢丝网制作的圈梁的密目钢丝网片7铺设在圈梁的钢筋混凝土层6的底面,其下面为砌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层8。浇注好的混凝土,在振捣时,易进入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空心内,使圈梁的底部不易振捣密实,出现蜂窝空洞,且由于混凝土的缺失,易露钢筋,使圈梁不合格,不合格率能达到13%,严重影响房屋质量,给建筑安全带来隐患。且圈梁与砌体结合力度差,与砌体之间易产生横向裂缝。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圈梁包括密目钢丝网片2和浇捣的钢筋混凝土层1,密目钢丝网片2位于最上面两层砌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层4、5之间的砌筑砂浆内,浇捣的钢筋混凝土层1下端的混凝土销钉3位于密目钢丝网片2上面一层砌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空心内,并与砌块无缝隙配合。圈梁的混凝土完全填充到密目钢丝网片上面一层的空心砌块的空心内,在密目钢丝网片保护下,不易再进入更下面的空心砌块的空心内,圈梁的钢筋混凝土层下端的混凝土销钉嵌入砌体内,圈梁和砌体相互咬合,能有效地防止圈梁下部振捣不密实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圈梁的质量。且使圈梁和砌体之间的结合力度高,建筑的整体刚度更强,在太阳的暴晒下不易产生横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94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