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插式单纤双向双端口子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1287.X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7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章勇;于科;孙怀美;刘兆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飞康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插式单纤 双向 端口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领域用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BIDI-OSA(Single Fiber Bidirectional Optical Sub-Assembly,以下简称BIDI-OSA),尤其涉及一种直插式单纤双向双端口子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100如图1所示,包括一同轴封装的一光发射器101作为第一端口、一光接收器102作为第二端口、一波分复用滤波器103和一单光纤104,光发射器101发射光信号沿第一光轴经过波分复用滤波器103透射至单光纤104光端面后向外输出实现电光信号的转换,自单光纤104光端面入射的接收光信号沿第二光轴由波分复用滤波器103反射至光接收器102接收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第一光轴与第二光轴近似垂直,使整个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形成“T”形结构。由于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的光发射器101和光接收器102的输入、输出电气引脚均分布在二个不同方向上,与外部光模块的PCB电路板连接时需要利用FPCB柔性电路微带连接,组装复杂,成本高,不利于光模块批量化生产,同时与模块组装时,还需对光发射器101的控制参数进行调整设定,给模块制造商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简单,成本低的直插式单纤双向双端口子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插式单纤双向双端口子模块,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内设有一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该组件包括一同轴封装的一光发射器;一光接收器;一波分复用滤波器和一单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还设有一PCB电路板,该PCB电路板设有至少九个管脚、一预调制匹配网络电路和一发射匹配网络电路。
所述预调制匹配网络电路,包括:偏置设置电路和调制设置电路两部分,所述偏置设定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PCB电路板第一管脚,另一端串联第二电阻后接公共地;所述调制设置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PCB电路板的第二管脚,另一端串联第四电阻后接公共地。
所述发射匹配网络电路,包括:所述光发射器的激光二极管LD的阴极端分三支路:第一支路通过连接第五电阻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电容另一端连接所述PCB电路板公共地的第三管脚;第二支路调制电流Imod通过第六电阻连接所述PCB电路板的第四管脚;第三支路偏置电流Ibias通过第一电感连接所述PCB电路板的第五管脚;所述光发射器的激光二极管LD的阳极端首先连接所述PCB电路板的第六管脚正电源VCC后再通过第七电阻连接所述PCB电路板的第七管脚。
所述光接收器的光电二极管PD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PCB电路板的第八、第九管脚连接。
由于上述结构的组件,仅包括一同轴式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和一PCB电路板封装在一壳体内,该PCB电路板设有一发射匹配网络电路和一预调制匹配网络电路,能够提供直插式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单纤双向双端口子模块具有同轴耦合组件的优点,又提供直插式外接装置,可以通过预先调试的方式针对应用电路设定好参数,为光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光组件自动贴装平台,并免于对发射器激光器的工作偏置电流和眼图、消光比的调整,降低设备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单纤双向双端口子模块示意图;
图3表示图2所示的预调制匹配网络电路示意图;
图4表示图2所示的发射匹配网络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所示的直插式单纤双向双端口子模块,包括一外壳200,该外壳内设有一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100,该组件包括一同轴封装的一光发射器101;一光接收器102;一波分复用滤波器103和一单光纤104,所述外壳200的底部还设有一PCB电路板300,该PCB电路板设有至少九个管脚、一预调制匹配网络电路301和一发射匹配网络电路3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飞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飞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12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