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2184.5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8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任勇;桂捷;赵粉霞;冯飞;赵敏琦;何华;姜勇;冯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43/26;E21B4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射孔压裂 一体化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施工,是一种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
背景技术
对于只有一个产层的油井,目前常规工艺是先由测井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射孔;然后下入压裂管柱进行压裂改造,进行放喷,起出压裂管柱;最后下入冲砂抽吸管柱进行试油。但是,常规工艺存在工序较为复杂、施工压力高等缺点。随着油气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薄油层或油水同层的油井也有待开发;但由于常规聚能弹射孔存在射孔能力较低、易压窜水层等缺点,油井得不到有效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实现单层油井的射孔、改造以及抽吸排液的连续作业。通过一趟管柱,能实现油井射孔、压裂和排液施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主要由油管、调整短节、水力喷射器、水力锚、单流阀和引鞋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油管的下端连接有一个调整短节,调整短节是长度在1~5米的油管;在调整短节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水力喷射器,水力喷射器的深度位置与油层相对;在水力喷射器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水力锚,水力锚的深度位置在油层的下部;在水力锚的下部通过油管连接一个单流阀;在单流阀的下端连接有一个引鞋,引鞋的下端为斜面,引鞋下端的斜面斜度在25~40度之间。
简述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的使用过程。首先,当油井钻井结束后,试油队按照要求进行通洗井作业;然后,将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下入井内。其中调整短节长度要求在1米以上;当一体化管柱入井后,由测井技术人员对一体化管柱进行校深,以确定水力喷射器的深度位置是否与设计位置一致,两者误差应小于0.3m,若误差大于0.3m通过调整短节调整水力喷射器位置,使水力喷射器位置与设计位置一致。随后,安装压裂井口,启动压裂机组,大排量正循环洗井进行水力射孔,以保证地层与井筒连通。然后,迅速关闭套管闸门,压开地层后,油套同时注入,完成压裂施工。压裂结束后,关井,放喷,待压力下降后,卸下井口,反循坏洗井冲砂到井底;最后,上提到油层位置进行抽吸作业试油,待试油结束后,起出一体化管柱,下入采油管柱进行采油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能实现射孔、压裂和冲砂抽吸连续作业,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管柱结构简单,外径小,安全性能高;若压裂施工发生砂堵等异常时,通过正反循环洗井解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管,2-调整短节,3-水力喷射器,4-水力锚,5-单流阀,6-引鞋,7-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油井射孔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主要由油管1、调整短节2、水力喷射器3、水力锚4、单流阀5和引鞋6组成。
在油管1的下端连接有一个调整短节2,调整短节2是长度为1.5米的油管。在调整短节2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水力喷射器3,水力喷射器3的深度位置与油层7相对。在水力喷射器3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水力锚4,水力锚4的深度位置在油层7的下部。在水力锚4的下部通过油管连接一个单流阀5。在单流阀5的下端连接有一个引鞋6,引鞋6的下端为斜面,引鞋6下端的斜面斜度为30度。
水力喷射器3、水力锚4和单流阀5有生产厂制造,是现有的井下专用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21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力梯度仪
- 下一篇:分析装置及圆盘的旋转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