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风除湿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3051.X | 申请日: | 2011-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6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叶立英;安军;朱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兴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除湿 系统 | ||
1.一种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热泵、第二热泵、除湿芯(46)、氟/气翅片管换热器(33)、再生芯(47)、冷却芯(36)、第一风机(7)、第二风机(8)、除湿溶液泵(48)、再生溶液泵(49)、溶液冷却泵(37)、除湿溶液槽(11)、再生溶液槽(13)、冷却溶液槽(15)、溶液连通管(19)、冷凝水管(18)、除湿溶管路(12)、再生溶液管(14)和冷却溶液管(16);其中,第一热泵主要由第一压缩机(31)、第一膨胀装置(34)、第一氟/液换热器(32)和氟/气翅片管换热器(33)组成,第一压缩机(31)、第一氟/液换热器(32)的氟通道、第一膨胀装置(34)和氟/气翅片管换热器(33)的氟通道组成一闭合环路,第二热泵主要由第二压缩机(41),第二膨胀装置(44)、第二氟/液换热器(42)和第三氟/液换热器(43)组成,第二压缩机(41)、第二氟/液换热器(42)的氟通道、第二膨胀装置(44)和第三氟/液换热器(43)的氟通道组成一闭合环路;第一风机(7)、除湿芯(46)、氟/气翅片管换热器(33)依次布置,除湿溶液槽(11)位于除湿芯(46)下方,冷凝水槽(17)位于氟/气翅片管换热器(33)下方,除湿溶液槽(11)依次通过第三氟/液换热器(43)的液通道和除湿溶液泵(48)与除湿芯(46)相连,再生芯(47)、冷却芯(36)和第二风机(8)依次布置或第二风机(8)位于再生芯(47)和冷却芯(36)之间,再生溶液槽(13)位于再生芯(47)下方,冷却溶液槽(15)位于冷却芯(36)下方,再生溶液槽(13)依次通过再生溶液泵(49)和第二氟/液换热器(42)的液通道与再生芯(47)相连,冷却溶液槽(15)依次通过第一氟/液换热器(32)的液通道和溶液冷却泵(37)与冷却芯(36)相连,除湿溶液槽(11)与再生溶液槽(13)通过溶液连通管(19)相连,冷凝水槽(17)与冷却液槽(15)通过冷凝水管(18)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氟/气翅片管换热器(73),第二氟/气翅片管换热器(73)与第三氟/液换热器(43)并联设置,并置于氟/气翅片管换热器(33)与除湿芯(46)之间,与氟/气翅片管换热器(33)共用冷凝水槽(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热泵,第三热泵主要由第三压缩机(51)、第四氟/液换热器(52)、第三膨胀装置(54)和第三氟/气翅片管换热器(53)组成,第三压缩机(51)、第四氟/液换热器(52)的氟通道、第三膨胀装置(54)和第三氟/气翅片管换热器(53)的氟通道组成一闭合环路,第三氟/气翅片管换热器(53)位于氟/气翅片管换热器(33)与除湿器(46)之间,并与氟/气翅片管换热器(33)共用冷凝水槽(17),第四氟/液换热器(52)与第二氟/液换热器(42)相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除湿溶液槽(11)与再生溶液槽(13)之间设置液/液换热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兴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兴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30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