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SMC热压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3304.3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8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山;汪智勇;曾慈生;蔡考群;杨金表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30 | 分类号: | B29C51/30;B29C51/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mc 热压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SMC热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SMC(Sheet molding compound)材料俗称“玻璃钢”,是短切玻璃纤维毡浸渍液态树脂浆料,经过高温高压下固化成型的片状预浸料属于不饱和聚酯的一种,其耐水性、耐电弧性特别好,在华氏140度以下各项性能非常稳定。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马达罩、挡泥板、脚踏板。现有的SMC模具通常是把SMC材料放入SMC热压模具里,再通过电热丝加热使SMC材料熔化,再高压冷却成型取出制品。SMC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其中动模内设有顶出机构,可将成型后的制品顶出,使其脱离动模。然而,现有的SMC模具开模时,制品可能会停留在定模,导致制品无法顺利取出,废品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SMC热压成型模具开模后不能保证制品停留在动模内的缺陷,提供一种能保证制品停留在动模内的SMC热压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SMC热压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动模具有动模型腔,所述定模具有定模型腔,所述定模内设有模具打开后使制品停留在所述动模内的气顶,所述气顶包括顶杆,所述定模内设有供所述顶杆移动的气室,所述气室与所述定模型腔连通,所述定模开有与气室连通的用于给气室充气的进气口,所述顶杆与所述气室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顶杆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顶杆和所述气室的内壁紧配合,所述顶杆一端位于所述气室内,另一端从所述气室伸出至所述定模型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SMC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气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气室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SMC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定模内还设有导杆和与所述导杆配合的导槽,所述导杆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导槽间隙配合,所述连接部为楔形并插入所述顶杆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SMC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导杆的主体部的轴线与所述顶杆的轴线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SMC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动模型腔与所述定模型腔的贴合面处设有密封胶条,模具合模时所述动模型腔与所述定模型腔周边贴合并通过所述密封胶条密封。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SMC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动模内设有顶出制品的顶出机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SMC热压成型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SMC热压成型模具的定模内设置气顶,模具开模时,气顶将制品推向动模,保证模具开模后制品停留在动模内,并通过动模内设置的顶出机构将其顶出。通过在定模内设置气顶,保证开模后制品停留在动模内,便于动模内的顶出机构将制品顶出,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SMC热压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气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SMC热压成型模具包括动模2和定模1,动模2具有动模型腔,定模1具有定模型腔。合模后动模型腔和定模型腔形成成型制品3的模腔。定模1内设有气顶4,模具打开时,气顶4将制品3推向动模2,使制品3停留在动模2内。气顶4包括气室401和顶杆402,气室401设置在定模1内,气室40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定模型腔连通。顶杆402可在气室401内移动,顶杆402的一端位于气室401内,从气室401伸出至定模型腔,顶杆402与气室401的内壁间隙配合。定模1内设有进气口403和进气通道6,进气口403与气室401连通用于给气室401充气,进气通道6与进气口403连通。顶杆402上还设有密封圈404,密封圈404套在顶杆402上,并与顶杆402和气室401的内壁紧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群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3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