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管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3431.3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0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龙;高丽萍;陈威;程国强;王义峰;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9 | 分类号: | E21B47/09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工程中用于测试目标探管测量精度、算法准确性及所处方位的一种探管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油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复杂结构井成为21世纪国际石油工业的前沿与关键。现代几何导向钻井技术正是适应复杂结构井的需要而在近年有了很大进展,但仍难以满足高可靠,高精度,抗干扰的需求。另一方面,为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煤层气产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该产业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发展期,导致该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精确导向钻井核心技术。针对复杂结构井、煤层气产业等发展而提出的有源交变磁场导向技术是一种新型几何导向技术,具有导向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与常规导向技术形成技术互补,是钻井靶点临近区域高精度引导的全新技术手段。该技术可实现远距离有源引导,且其工作条件不受钻井液的限制,在气体、泡沫、充气泥浆和其它非常规钻井液中均能工作。可广泛应用于煤田开发、稠油热采、井喷控制及煤层气开采等领域,目前国外已应用于SAGD技术、天然碱矿采集卤钻井等技术中,而国内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近钻头有源旋转磁场导向测距系统研制”通过在近钻头端提供低频交变磁场信号,并在目标靶区进行磁场信号采集与处理,得以计算出钻头与目标靶点间的方位和距离偏差,进而提供必要的钻井工程数据,指导钻进操作,最终实现准确钻进目标靶区的目的。该系统的研制能够突破国际技术封锁,为我国石油工业近钻头精确导向技术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技术支撑。为了保证系统研制成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必要通过地面试验来验证系统的各项参数是否满足性能要求。而一种探管测试装置就是为测试有源旋转磁场导向系统目标探管的工作时所在位置而设计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管测试装置,该探管测试装置能够改变目标探管的空间姿态,从而测试目标探管测量精度、算法准确性及所处方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探管测试装置,包括车轮,基座,调整手柄,导轨固定底座,目标探管,方位调整机构固定盘,方位调整机构旋转盘,导轨,探管夹紧装置,俯仰调整机构固定盘,高低调整机构,手轮,俯仰调整机构旋转盘,调整底脚,其特征在于:该测试装置采用无磁材料制成;高低调整机构安装在导轨上,高低调整机构和俯仰调整机构固定盘联接;俯仰调整机构旋转盘安装在俯仰调整机构固定盘上;方位调整机构固定盘一端与高低调整机构联接,另一端与俯仰调整机构旋转盘联接;方位调整机构旋转盘、探管加紧装置安装在方位调整机构固定盘上;手轮安装在高低调整机构上;调整手柄、调整底脚各有三个,分别安装在基座上;车轮共有四个,安装在基座上;导轨为带齿条导轨,通过导轨固定底座安装在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探管测试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探管测试装置采用无磁材料制成,对目标探管无磁场干扰;该测试装置可在平整场地内自由移动,也可以通过调整手柄和可调底脚将测试装置固定在一定位置并将基座调整到水平状态,为目标探管提供初始状态;该测试装置可通过调节方位调整机构旋转盘、俯仰调整机构旋转盘、高低调整机构改变目标探管的空间姿态,通过对目标探管空间姿态的变换,验证目标探管在不同空间姿态下,对磁场的测量精度以及算法的准确性,测试有源旋转磁场导向系统目标探管的工作时所在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探管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车轮 2.基座 3.调整手柄 4.导轨固定底座 5.目标探管 6.方位调整机构固定盘 7.方位调整机构旋转盘 8.导轨 9.探管夹紧装置 10.俯仰调整机构固定盘 11.高低调整机构 12.手轮 13.俯仰调整机构旋转盘 14.调整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如附图1所示,本探管测试装置包括车轮1,基座2,调整手柄3,导轨固定底座4,目标探管5,方位调整机构固定盘6,方位调整机构旋转盘7,导轨8,探管夹紧装置9,俯仰调整机构固定盘10,高低调整机构11,手轮12,俯仰调整机构旋转盘13,调整底脚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34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