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役管道沉降模拟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3669.6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6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冯庆善;王学力;张海亮;李荣光;宋汉成;燕冰川;周利剑;陈健;王富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任清汉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沉降 模拟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役管道沉降模拟测试装置。涉及管道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道承压能力测试是评价管道完整性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测试结果可为管道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埋地在役管道除了承受内压之外,还受到由于土壤移动、沉降和挤压抬升等产生的弯曲应力。目前管道承压能力测试以单纯静水压试验或压力波动试验为主,而埋地管道除了承受内压之外,还承受由于土壤移动、沉降等产生的弯曲应力。现有测试方法和装置无法整体衡量管道在复杂受力情况下的力学行为。如何准确模拟在役管道的受力状况,为修正完整性评价方法提供测试数据,是管道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模拟含缺陷管道真实受力情况、改进管道完整性评价结果精确性的在役管道沉降模拟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挂载标称重物的方式使管道产生弯曲变形,模拟含缺陷管道真实受力情况,从而判定管道实际承压能力,解决在内压和外载荷同时作用下管道承压能力测试的加载问题。
通过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在役管道沉降模拟测试装置,从管道跨距中点的标尺观察管道下沉量,模拟含缺陷管道真实受力情况,从而判定管道实际承压能力,然后通过打压泵向管道施加内部压力,测试管道在内压和弯曲载荷共同作用下的承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役埋地管道由于沉降发生弯曲变形,沉降区域之间的管道可等效于一段薄壁管道梁。基于此原理,设计合适的支撑和加载方式,模拟真实管道的沉降。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支撑架4、标称重物3、下沉计量尺、注水口1及全自动打压泵。
将两端封闭且在一端有注水口1、另一端有排气阀的测试管道2由两支撑架4在两端支撑,在测试管道2的中部悬挂标称重物3;全自动打压泵与注水口1连接,下沉计量尺置于测试管道2的中部下沿。
所述支撑架4的结构见图2和图3,它是上部为弧形板,下部为矩形板,由铰链连接的两段矩形柱的两端各与弧形板和矩形板固连;其中弧形板内弧面的直径与测试管道2的外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挂载标称重物3的方式使测试管道2产生弯曲变形,解决了在内压和外载荷同时作用下管道承压能力测试的加载问题,为建立基于应变的完整性评价提供了测试装置,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全尺寸管道沉降模拟,并且可以测试不同管径和长度的管道沉降变形。我国对于管道的检测与评价需求越来越高,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验证评价的准确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在役管道沉降模拟测试示意图
图2支撑架正视图
图3支撑架侧视图
其中 1-注水 2-测试管道
3-标称重物 4-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例是一试验装置,其构成如图1-3所示。
本沉降模拟测试装置主要由支撑架4、标称重物3、下沉计量尺、注水口1及全自动打压泵四部分组成;将两端封闭且在一端有注水口1、另一端有排气阀的测试管道2由两支撑架4在两端支撑,在测试管道2的中部悬挂标称重物3;全自动打压泵与注水口1连接,下沉计量尺置于测试管道2的中部下沿。
测试方法:将测试管道2吊装至支撑架4上,根据测试管道2的直径调节支撑架4的大小并进行固定;在测试管道2上方预定位置加挂标称重物3,从测试管道2跨距中点的标尺观察管道下沉量;然后通过打压泵向测试管道2施加内部压力,测试管道2在内压和弯曲载荷共同作用下的承压能力。
具体步骤为:
1)两端支撑架4高度1.5m,支撑架4随着测试管道2弯曲时绕轴旋转,保证测试管道2在变形过程中始终与支撑架4保持面接触,避免测试管道2与支撑架4接触位置发生挤压变形;
2)测试管道2总长度为32m,两支撑架4之间跨距30m,两端各延伸出1m,确保测试管道2在沉降过程中两端有变形安全余量,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延伸量;
3)外部载荷加载方式为在测试管道2上方加挂标称重物3,根据试验需要可选择集中加载或均布加载。
4)全自动打压泵,通过焊接在试验管道上的注水口向测试管道2注水,施加内部压力。
本例经多次试验,测试装置简单,测试方法简便,模拟了含缺陷管道真实受力情况,改进了管道完整性评价结果精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3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