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料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3872.3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5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卢纪平;刘笑飞;陈静;曹圣泉;姜全力;余伟;张爱林;仇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16 | 分类号: | B21C47/16;B21C4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上料套筒。
背景技术
在冶金生产领域,目前取向硅钢生产工艺中的退火过程为:脱碳退火→环形炉退火→热拉伸退火。其中带钢在装入罩式炉或环形炉时,钢卷为立式卷状态,而在后续工序需要开卷处理时,钢卷必须以卧式卷状态装入开卷机卷筒。现实生产过程中的情况是,当立式卷经过高温退火以后,钢卷出炉后,钢卷的内芯无法保持完整,并且钢卷的层与层之间非常松,将立式卷翻转为卧式卷以后,钢卷内芯变形严重,造成了钢卷无法上开卷机芯轴。
目前在取向硅钢的热拉伸退火机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热拉伸退火机组入口段在上料时,由于钢卷内芯变形严重,部分钢卷无法上开卷机芯轴,只能在库区进行抽芯作业,将钢卷的内芯增大,这种操作方式对产品的收得率损失很大;
(2)入口段上料时,将立式卷翻转为卧式卷时,钢卷的内芯容易变为椭圆状,因此很难将钢卷上入开卷机的芯轴,作业人员需要长时间进行上卷,工作效率非常低。
(3)由于在上料过程中卷芯变化严重,因此,钢卷内芯的钢板容易损坏;生产过程中,带钢损失的长度约在200--500米之间,对机组的产品质量影响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料套筒,其应当能够与各种类型的钢卷匹配,完成开卷机上料工作,从而使得钢卷的开卷机上料工序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进而大大减少开卷机上料的作业时间,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该上料套筒还应当能够避免钢卷内芯的带钢损坏现象,保证机组的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套筒,其包括:
一中空的套筒本体,其为圆柱形,所述套筒本体的套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密布的滚珠槽;
若干个滚珠,对应设于各滚珠槽内,并与滚珠槽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各滚珠可在对应的滚珠槽内滚动;
两个挡块,其对称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壁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套筒的使用方法为:
(1)将上料套筒放置在钢卷内芯中;
(2)采用机组翻钢设备对立式钢卷进行翻转,使立式钢卷变为卧式钢卷;
(3)采用上料小车将卧式钢卷顶起,并将上料套筒的中线轴线与开卷机芯轴对准;
(4)将卧式钢卷向开卷机内侧移动,当开卷机芯轴的外端与上料套筒内的挡块接触以后,上料套筒就无法继续向内移动,此时依靠设于套筒本体上的滚珠使卧式钢卷与上料套筒发生相对滑动,确保卧式钢卷继续前行直到开卷机的芯轴的中心位置,而此时上料套筒正好停留在开卷机芯轴的外端,便完成了上料工作。
为了便于上料套筒的吊装和移动,优选地,所述上料套筒还包括至少两个吊环,其对称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的一端端部,使用吊带穿过吊环,可以方便地将上料套筒吊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套筒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其能够与各种类型的钢卷相匹配,只要先将该上料套筒放置在钢卷内芯,就能完成开卷机上料工作,整个作业过程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大大减少了上料的作业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钢卷内芯带钢损坏的现象,保证了机组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套筒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套筒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套筒的侧视图。
图3为安装于套筒本体上的滚珠的局部放大图。
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套筒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料套筒包括:中空的圆柱形套筒本体1,其上开设有密布的滚珠槽,滚珠2对应设置在各滚珠槽内,并可在各滚珠槽内自由转动,套筒本体1的一端端部、沿着圆周方向,通过螺母均布地固定设置有四个吊环3,一对对称设置的挡块4固定设置在套筒本体1内部。
如图3所示,滚珠2设置在套筒本体1的滚珠槽内,为了防止滚珠2从滚珠槽内掉出,卡口5设置在滚珠槽外,使得滚珠2不会从滚珠槽内掉出,且还可以在滚珠槽内自由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3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