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尖端放电的突波吸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3898.8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9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坤荣 |
主分类号: | H02H9/06 | 分类号: | H02H9/06;H05K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中国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尖端放电 吸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尖端放电的突波吸收器,尤指一种具有透气防尘盖的突波吸收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器产品或电路设计为避免静电干扰现象,都装设有静电放电保护电路,而自然界的闪电雷击便是空气中的大型静电放电现象,为避免电子电路遭受雷击或突波电压的损害,使得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益发显得十分重要。经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71371号“尖端放电之静电放电保护电路”专利案揭露了集成电路的多个尖端放电结构,而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98682号专利案揭露了一种防突波电压的连接器构造。但是上述两个专利案并无防尘保护构造且其适用范围亦极为有限,现有技术突波吸收器在直流高电压DC1200V以上才能产生尖端放电作用,而本申请发明人申请获准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91398号“尖端放电之电容器结构改良”专利案的组装构造及防尘散热效果仍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尖端放电的突波吸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突波吸收器在直流高电压DC1200V以上才能产生尖端放电作用及防尘散热技术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尖端放电的突波吸收器,包括两根导电引线、一基座及一防尘盖;
所述两根导电引线是两根对称弯折的导电引线,在所述两根导电引线的顶部末端各具一放电端,所述两根导电引线相对组设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一基座,是一塑料绝缘座体,其为供所述两根导电引线相对穿设固接的座体;
所述一防尘盖,是一透气的塑料绝缘盖体,在所述防尘盖上穿设有至少一透孔,所述防尘盖罩设固定于所述基座顶面,且其使所述两根导电引线对称容设于所述防尘盖内。
作为优选,所述两根导电引线的放电端相对齐平设置而形成一缝槽,所述缝槽间距宽度范围为0.08mm至0.15mm。
作为优选,在所述两根导电引线顶端弯折处分别对应包覆有一合成树酯披覆层,所述基座与所述合成树酯披覆层是一体成型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尖端放电突波吸收器结构改良,其改良了现有技术电路对直流高电压DC1200V以上才能产生尖端放电作用的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更具有隔绝雷击的突波电压的效能,及进而保护相关电子电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突波吸收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突波吸收器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20..导电引线
101、201..放电端
11..合成树脂披覆层
12..缝槽
30..基座
40..防尘盖
41..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尖端放电的突波吸收器的实施例,其包括两根导电引线10、20、一基座30及一防尘盖40;其中,
两根导电引线10、20是两根对称弯折的导电引线,如镀锡铜线,在两根导电引线10、20近顶端弯折处分别对应包覆有一合成树酯披覆层11,在两根导电引线10、20的顶部末端各具一放电端101、201,两放电端101、201相对齐平设置而形成一缝槽12,借由缝槽12内的空气以作为绝缘介质,而达到突波吸收器尖端放电的效能,继而,两根导电引线10、20相对组设于一基座30上;
基座30是一塑料绝缘座体,其为供两根导电引线10、20相对穿设固接的座体,而基座30与合成树酯披覆层11是以塑料射出成型技术一体成型的结构;
防尘盖40是一透气的塑料绝缘盖体,在防尘盖40上穿设有至少一透孔41,而防尘盖40罩设于基座30的顶面,且其使两根导电引线10、20对称容设于防尘盖40内。
本实用新型的两根导电引线10、20顶部放电端101、201的缝槽12间距宽度H范围为0.08mm至0.15mm之间较好,以使突波吸收器能对DC600V至DC1200V(等同于AC500V至AC 1000V)以上的防突波电压产生尖端放电作用,而达到隔绝雷击的突波电压及进而保护相关电路的效能,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防雷击突波吸收器的两根呈细针状结构的对应放电端101、201间的适当间距,以相对产生尖端放电作用,能达到避免雷击,及进而改良目前相关电路以直流高电压DC1200V以上才能产生尖端放电作用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坤荣,未经陈坤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38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