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刮泥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5286.2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谭凤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凤麟 |
主分类号: | B62J23/00 | 分类号: | B62J2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卢胜斌 |
地址: | 4083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刮泥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配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刮泥板。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雨板位于轮胎的上方,与轮胎之间有一定的空隙。雨后,摩托车在农村没有硬化的路上行驶,卷积上来的泥土会塞满摩托车外胎与雨板之间的空隙,增大摩托车前行的阻力。这样泥土累计多了后,摩托车容易打滑,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刮除摩托车轮胎上泥土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刮泥板,包括蹄形架和刮泥胶板,刮泥胶板上端与蹄形架的开口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刮泥胶板为拱形。
进一步,所述刮泥胶板上部的厚度大于下部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蹄形架上设置有支架和凹形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摩托车在泥泞的路上行驶,能够自动刮去车胎上的稀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其中:变形头1、凹形架2、支架3、活动节4、固定孔5、刮泥胶板6、蹄形架7、套洞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刮泥板,包括蹄形架7和刮泥胶板6,刮泥胶板6上端与蹄形架7的开口端连接。
装配时,将蹄形架7与刮泥胶板6,套在轮胎外面,蹄形架7与摩托车连接。调整刮泥胶板6下端与轮胎外表面的间隙,当行驶摩托车的轮胎上粘集的泥土增加到一定厚度,超过该间隙,借助轮胎的转动,多余的泥土就被自动清除掉。另外,蹄形架7的开口端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固定孔5,刮泥胶板6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套洞8,安装时将套洞8与蹄形架7的固定孔5位置对好,再用螺丝刀从固定孔5刺破套洞8(安装之前该洞可以做成压痕),拧上螺钉固定。
为了提高清除泥土的效果,刮泥胶板6为拱形。刮泥胶板6的弧形段,与轮胎的圆弧形轮廓相匹配,二者之间的间距均匀一致,刮泥效果更好。
刮泥胶板6上部的厚度大于下部的厚度。这样刮泥效率更高。
蹄形架7上设置有支架3和凹形架2,支架3和凹形架2用于与摩托车雨板连接。
支架3与摩托车雨板连接这一端设计成变形头1,方便与摩托车雨板连接。对于蹄形架7与支架3的连接方式,采取在蹄形架7上设计有活动节4,通过螺钉就可以把蹄形架7与支架3连接起来,还可以适应摩托车不同型号和雨板安装定位方式差异的需要,利用活动节4便于调节摩托车刮泥板的实际安装尺寸。凹形架2两端的连接都可以采取螺钉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摩托车在泥泞的路上行驶,能够自动刮去车胎上的稀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凤麟,未经谭凤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5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拖车后轮刹车装置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低功耗防盗预警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