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体均匀下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5483.4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6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战丽姝;谭毅;邹瑞洵;郭校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隆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于忠晶 |
地址: | 11602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下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熔炼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粉体可控性下落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冶金熔炼除杂过程中,原料一般都是块料,块料的加入一般是通过一个大漏斗形加料装置,但实验证明,在冶金熔炼过程中,如果加入的原料是粉体,由于比表面积较大,粉体接触热量面积增大,将更有利于杂质的去除,而且杂质分布比较均匀。
然而适用于加入块料的大漏斗形的加料装置,并不适用于粉体的加入,一方面这种大漏斗形的加料装置一般只有一个开口,如果用来加入粉体,将使得粉体下落后分布很不均匀,不利于杂质的去除,另一方面这种装置不易对粉体的下落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粉体均匀下落的装置,结构简单,粉体周期性、顺利下落,实现粉体间断、均匀、可控性的下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体均匀下落的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转动主轴、装粉桶、旋转片和蒸汽挡板,驱动机构安装于炉壁外壁之上,炉壁内腔即为炉室,装粉桶安装于炉室内壁上,转动主轴上端通过轴承安装于炉壁上,其下端通过轴承安装于装粉桶中心,装粉桶桶底开设有若干个落粉通孔,连接杆固定安装于转动主轴底端,连接杆自上到下固定套装旋转片和蒸汽挡板,旋转片和蒸汽挡板上分别开设若干个落粉通孔。
所述装粉桶桶底三个圆周线上开设落粉通孔,且三个圆周线上的落粉通孔位于同一半径上形成若干排,各排落粉通孔之间的夹角为20°、30°、45°或60°。
所述旋转片外边缘设有凸起外沿,旋转片上落粉通孔的分布与装粉桶桶底落粉通孔的分布相同,其落粉通孔的直径大于落粉桶桶底落粉通孔的直径。
所述蒸汽挡板外边缘设有侧壁,侧壁与旋转片连接,蒸汽挡板上开设落粉通孔,其落粉通孔的直径和分布分别与旋转片落粉通孔直径和分布相同,蒸汽挡板上的落粉通孔相对旋转片落粉通孔存在滞后角;所述滞后角大小为各排落粉通孔之间夹角大小的一半。
所述转动主轴顶端与链条连接,转动主轴的上端通过上滚动轴承安装于炉壁之上,其中部安装有搅动器2-4根,其下端通过下滚动轴承安装于主轴连通管外壁。
所述装粉桶通过螺钉固定于炉壁内壁上,其上端开有加料口,其底部中心安装主轴连通管,装粉桶底部呈圆锥桶。
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电动机和减速器从左至右安装于炉壁之上,左链条连接电动机和减速器,减速器右端连接有右链条。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通过驱动机构在炉室外驱动旋转片转动,实现粉体周期性下落,转动主轴中部安装的搅动器和装粉桶的倾斜侧壁可实现粉体的顺利下落,装粉桶底部分散分布的落粉通孔可实现粉体的均匀下落,而蒸汽挡板可防止蒸发物质堵塞落粉通孔。
综上,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冶金熔炼过程中粉体的周期性、均匀性、可控性的下落,从而达到冶金熔炼快速除杂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精确控制,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粉体均匀下落的装置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粉桶底部落粉通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左链条,2.减速器,3.右链条,4.转动主轴,5.上滚动轴承,6.螺钉,7.炉壁,8.炉室,9.加料口,10.搅动器,11.装粉桶,12.下滚动轴承,13.旋转片,14.连接杆,15.蒸汽挡板,16.落粉通孔,17.主轴连通管,18.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粉体均匀下落的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转动主轴4、装粉桶11、旋转片13和蒸汽挡板15,炉壁7内腔即为炉室8,
驱动机构安装于炉壁7外壁之上,驱动机构采用电动机18和减速器2从左至右安装于炉壁7之上,左链条1连接电动机18和减速器2,减速器2右端连接有右链条3,减速器输出的转速可调节。
炉壁内腔即为炉室,装粉桶11通过4个螺钉6固定于炉壁7内壁上,其上端开有加料口9,其底部中心安装有主轴连通管17,装粉桶底部呈圆锥桶,粉体沿侧壁集中下落,可防止粉体在落粉圆桶底部侧壁处的堆积,其底壁上开设有54个落粉通孔16,落粉通孔16如图2所示分布于装粉桶桶底三个同心圆周线之上,且三个圆周线上的落粉通孔位于同一半径上形成若干排,各排落粉通孔之间的夹角为20°、30°、45°或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隆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隆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54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索环
- 下一篇:具有改进的吸附容量的磷酸锆颗粒及其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