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5605.X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2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解国林;常弘;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015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居民购买汽车占比逐年提高,而常规动力汽车主要驱动能量为石油和天然气,能量危机已经凸显,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势在必行。由于新能源产业为新兴产业,各项国家标准及检验手段都还待完善,专用装置更是较少。
新能源汽车一部分或者全部动力来源于电力,为了使汽车能够有较大的续驶量程,动力电池是不可或缺的储能装置。如图1所示,需要将动力电池2安装至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仓内,电池仓内加工有与动力电池2底部的四个螺栓孔21对应的螺栓孔。将动力电池2放置在电池仓内后,需要将动力电池2的四个螺栓孔21分别与电池仓内的四个螺栓孔对位,然后通过螺栓将动力电池2固定在电池仓内。
当动力电池成箱后,有重量较重、不易搬运、不易安装等特点,随之而来的在整车制造中,动力电池安装就成不易之事,如何快速确定安装位置,一直困扰着安装技术人员的难题。
因此,如何快速确定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降低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以快速确定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降低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包括与动力电池底部尺寸相同的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动力电池底部的安装孔对位的定位孔。
优选的,在上述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中,所述安装板上的定位孔与所述动力电池底部的安装孔数量相同。
优选的,在上述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中,所述安装板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在上述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中,所述安装板的三侧边缘设有垂直于该安装板的护板。
优选的,在上述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中,所述护板为铝板。
优选的,在上述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中,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护板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在上述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中,所述安装板为铝板。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包括与动力电池底部尺寸相同的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动力电池底部的安装孔对位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与动力电池底部尺寸相同的安装板,并在该安装板上开设出与动力电池底部安装孔对位的定位孔,该定位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安装动力电池时,首先将安装板放入电池仓内,并将安装板上的至少两个定位孔对位于电池仓内相应的安装孔,则安装板的位置即为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然后将动力电池放置在安装板上,将动力电池的底部边缘与安装板的边缘对齐,动力电池底部的安装孔便与电池仓内的安装孔对位,此时只需将安装板抽出,将螺栓分别穿过电池仓和动力电池上的安装孔即可完成动力电池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能够方便的实现动力电池底部安装孔与电池仓内安装孔的对位,即可快速确定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故而降低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中,在安装板的三侧边缘设有垂直于该安装板的护板。安装动力电池时,将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放置在电池仓内的相应位置,然后将动力电池放置在安装板上,并且将动力电池的三侧分别与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的三侧边上的护板接触,此时便完成了动力电池底部安装孔与电池仓内安装孔的对位,由于安装板一侧未设置护板,因此可由该侧作为将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抽出的开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动力电池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快装定位装置,以快速确定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降低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56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在骶髂关节处或骶髂关节附近固定或融合骨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旋转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