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分裂铰链式阻尼间隔棒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6202.7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0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进军;贺江;雷宏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景明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H02G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浏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裂 铰链 阻尼 间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在高压输电线路领域上的金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两分裂铰链式阻尼间隔棒。
背景技术
目前220kV、330kV的输电线路主要采用两分裂导线的输电方式,两分裂间隔棒是220kV、330kV输电线路运用非常广泛的防护金具,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分裂导线之间的间距不变;除短路情况以外,导线之间仍能保持子导线间距的要求;间隔棒能够抑制微风振动及次档距振荡,能防止不均匀覆冰或脱冰引起的相导线扭转。随着电力的迅速发展,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改进,产品的质量在不断提高,满足线路运行的需要,传统上,输电线路采用球绞间隔棒,或者两分裂间隔棒的形式,但线夹与盖板是分离的,这种间隔棒都有“掉爪”及电晕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分裂铰链式阻尼间隔棒,其线夹与盖板采用铰链式连接方式,既能解决“掉爪”现象,又提高了间隔棒的防电晕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两分裂铰链式阻尼间隔棒,由线夹本体(1)、线夹盖板(2)、橡胶瓦垫(3)、橡胶垫(6)、连接杆(8)、绞链销(9)组成,其特征为:线夹本体(1)的夹头部位是铰链式结构,线夹与盖板(2)通过铰链销(9)来连接,线槽内垫有橡胶瓦垫(3)和橡胶垫(4)。间隔棒线夹的一端握住导线,另一端与连接杆(8)相连。
所述的铰链式连接方式是指通过不锈钢铰链销(9),把线夹本体(1)与压盖(5)连接在一起,铆接销轴,再经过螺栓(4)固定在导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与常用两分裂间隔棒相比,铰链式线夹通过不锈钢铰链销,把线夹本体与压盖连接在一起,铆接销轴,再经过螺栓固定在导线上,导线在随风振动过程中,线夹受销轴及固定螺栓作用力,相互牵制作用,防止螺栓松动,消除了“掉爪”现象,而且,增大了线夹的曲率半径,提高了两分裂间隔棒的防电晕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线夹本体 (2)线夹盖板 (3)橡胶瓦垫
(4)螺栓 (5)压盖 (6)橡胶垫
(7)紧固螺栓 (8)连接杆 (9)绞链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把线夹本体(1)与压盖(5)连接在一起,铆接销轴,再经过螺栓(4)固定在导线上,导线在随风振动过程中,线夹受销轴及固定螺栓作用力,相互牵制作用,防止螺栓松动,消除了“掉爪”现象,而且,增大了线夹的曲率半径,提高了两分裂间隔棒的防电晕能力。间隔棒线夹的一端握住导线,另一端与连接杆(8)相连。当导线外力传递到连接杆时,连接杆与线夹内的橡胶受力,可以缓和作用,减少连接杆直接与线夹的摩擦损耗。
线槽内垫有橡胶瓦垫(3)和橡胶垫(4),通过橡胶垫的压缩,对导线产生正压力。由于橡胶的压缩变形补偿了导线的蠕变(变形量约为蠕变量的10倍),从而使线夹紧紧的握住了导线,安装时用套筒扳手拧紧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景明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景明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6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