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感应水龙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7078.6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6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英;刘相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英 |
主分类号: | F16K11/24 | 分类号: | F16K11/24;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朱元萍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感应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自动控制水龙头水温和出水量的多功能感应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水龙头已在家庭、宾馆、公共场所广泛地应用,它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自来水管道的出水,随着全民节水意识的提高,它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现有技术中,自动感应水龙头的恒温龙头是独立工作的,自动感应水龙头不能控制出水量,如果长时间用水,就要不停的去触发感应器;而普通的水龙头由于在使用后不能及时关闭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水龙头不能进行冷、热水的组合控制,一般都是单项调节,故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能适应冷热水双路控制,使各功能都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以弥补市场空缺,是技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的多功能感应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感应水龙头,包括恒温调节阀、 多功能调节阀、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在恒温调节阀的底部连接相通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在恒温调节阀上方连接装配温度调节旋钮,在恒温调节阀的侧壁设有水管B和水管C,水管B和水管C其中的一端与恒温调节阀的侧壁连接相通,水管B和水管C其中的另一端与多功能调节阀连接相通,在水管B的中部连接装配电磁阀,在多功能调节阀设有功能选择旋钮,功能选择旋钮与多功能调节阀连接装配在一起,多功能调节阀上连接装配水管A其中的一端,水管A其中的另一端与水龙头连接,水龙头上设有感应器,感应器与水龙头连接装配在一起,感应器上设有与电磁阀连接的电线,电线其中的一端与感应器连接在一起,电线其中的另一端与电磁阀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采用所述的构造,不仅实现了水龙头进行冷、热水的双路控制,使各功能都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使用方便,适合于城市,家庭、宾馆、公共场所广泛地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
1、恒温调节阀,21、水管A,22、水管B,23、水管C, 3、多功能调节阀, 4、冷水进水管, 5、功能选择旋钮, 6、温度调节旋钮, 7、出水龙头, 8、电线, 9、热水进水管, 10、电磁阀,11、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感应水龙头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感应水龙头,包括恒温调节阀1、 多功能调节阀3、水龙头7,其特征在于:在恒温调节阀1的底部连接相通冷水进水管4和热水进水管9,在恒温调节阀1上方连接装配温度调节旋钮6,在恒温调节阀1的侧壁设有水管B22和水管C23,水管B22和水管C23其中的一端与恒温调节阀1的侧壁连接相通,水管B22和水管C23其中的另一端与多功能调节阀3连接相通,在水管B22的中部连接装配电磁阀10,在多功能调节阀3设有功能选择旋钮5,功能选择旋钮5与多功能调节阀3连接装配在一起,多功能调节阀3上连接装配水管A21其中的一端,水管A21其中的另一端与水龙头7连接,水龙头7上设有感应器11,感应器11与水龙头7连接装配在一起,感应器11上设有与电磁阀10连接的电线8,电线8其中的一端与感应器11连接在一起,电线8其中的另一端与电磁阀10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感应水龙头使用方法,通过温度调节旋钮6调节水温,由恒温调节阀l控制冷水进水管4和热水进水管9的进水量,然后通过水管B22和水管C23输送到多功能调节阀3,当功能选择旋钮5选择自动状态时,水只能由水管B22进入多功能调节阀3,并通过感应器11 工作使水由水管A21和出水龙头7流出;当功能选择旋钮5选择开状态时,水只能由水管C23进入多功能调节阀3,并直接通过水管A21和出水龙头7流出;当功能选择旋钮5选择关闭状态时,水管B22和水管C23的水都不能进入多功能调节阀3。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英,未经李大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7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过桥连接结构
- 下一篇:胶体泵用机械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