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直钩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7083.7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6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方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5/00 | 分类号: | F16B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钩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直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直钩一侧设置钩体,直钩主体另一侧连接绳子,直钩整体为实心结构,直钩只能通过其钩体与其它物体连接,功能单一。另外,现有技术的直钩材料使用量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另外,由于直钩整体为实心结构,直钩整体的结构强度反而不高,在使用过程中,直钩非常容易被拉断,直钩更大的不足在于,直钩上没有抓持体,在使用者拿住直钩将钩挂其它物体时,直钩非常容易从使用者的手中脱出,在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直钩,它结构简单、成本低、不易被拉断,直钩与其它物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防止直钩从使用者手中脱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直钩,包括直钩主体,直钩主体一侧设置钩体,直钩主体另一侧连接绳子,直钩主体中部开设有供使用者手指穿过而抓持住直钩的通孔。
所述钩体呈倒“U”字形状,钩体一端连结于直钩主体,钩体另一端与直钩主体之间设置一挂钩空间。
所述绳子的末端埋嵌于直钩主体内。
所述通孔贯穿直钩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通孔与直钩主体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过渡弧形曲面,通孔与直钩主体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过渡弧形曲面。
所述直钩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手捏部,手捏部向下凹陷。
所述直钩主体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防滑条,防滑条凹凸间隔设置。
所述手捏部设置于直钩主体的中部或中前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直钩与其它物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而且能够增加直钩的结构强度和韧性,防止直钩被拉断,延长直钩的使用寿命,使用者通过通孔能够更好施力,能够牢固地将直钩抓在手中,防止直钩从使用者手中脱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直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直钩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直钩的左视图。
图中:1——钩体、2——绳子、3——通孔、4——防滑条、5——手捏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改进的直钩,包括直钩主体,直钩主体一侧设置钩体1,直钩主体另一侧连接绳子2,绳子2的末端埋嵌于直钩主体内。
钩体1呈倒“U”字形状,钩体1一端连结于直钩主体,钩体1另一端与直钩主体之间设置一挂钩空间。
直钩主体中部开设有通孔3,通孔3贯穿直钩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孔3与直钩主体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过渡弧形曲面,通孔3与直钩主体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过渡弧形曲面。
通孔3供使用者手指穿过而抓持住直钩,便于使用者牢固地抓住地直钩,在使用者拿住直钩将钩挂其它物体时,使用者通过通孔能够更好施力,能够牢固地将直钩抓在手中,防止直钩从使用者手中脱出。
直钩能够通过通孔3与其它物体连接,或者直钩通过通孔3与另一个直钩的钩体连接,直钩与其它物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
另外,此种设计不但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增加直钩的结构强度和韧性,防止直钩被拉断,延长直钩的使用寿命。
直钩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手捏部5,手捏部5向下凹陷。方便使用者拿住直钩,直钩具有较好的防滑功能,同时增加使用者拿捏直钩主体时的手感,具有较好的舒适感。
直钩主体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防滑条4,防滑条4凹凸间隔设置。手捏部5设置于直钩主体的中部或中前部。防滑条4使直钩具有更好的防滑功能。
钩体1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方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方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7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