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可充喷液瓶用内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8241.0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9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圣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47/00 | 分类号: | B65D47/00;B65D53/02;B65D83/3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赵燕棣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可充喷液瓶用内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可充喷液瓶用内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喷液瓶是由喷头组件、内瓶和外壳组成,喷液瓶内液体用完后无法进行补充或很难补充,因此,大部分喷液瓶均为一次性使用,液体用完后喷液瓶也无使用价值,唯有丢弃,因现在喷液瓶均采用塑胶材料制作,丢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保,而且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无形中也不经济,并造成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当使用者在选择其他大瓶的液体使用时,又不方便携带,也是使用者和生产者头疼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可补充液体的喷液瓶,但是现在的结构,限位块用的硅胶材质,由于硅胶很软,直接与限位块连接,容易脱落,造成密封不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密封良好的便携式可充喷液瓶用内瓶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可充喷液瓶用内瓶结构,包括瓶身,瓶身底部设有充液结构。充液结构包括瓶身底部的充液口、安装在充液口的顶杆、顶杆回位结构以及密封结构,瓶身上还设有排气结构,所述顶杆上部为限位块,下部有一凹槽,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嵌入顶杆下部的凹槽中,其创新在于:还包括限位垫片,所述限位垫片与限位块连接,第一密封圈安装在瓶身与限位垫片之间。
所述限位垫片为塑料件。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便携式喷液瓶用内瓶上增加了限位垫片,所述限位垫片与限位块连接,第一密封圈安装在内瓶与限位垫片之间,这样的结构第一密封圈不容易脱落,并保证密封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可充喷液瓶用内瓶结构,包括瓶身1,瓶身1底部设有充液结构。充液结构包括瓶身1底部的充液口1-1、安装在充液口1-1的顶杆1-2、顶杆回位结构以及密封结构,瓶身1上还设有排气结构2,所述顶杆1-2上部为限位块1-3,下部有一凹槽1-4,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1-5和第二密封圈1-6,第二密封圈1-6嵌入顶杆1-2下部的凹槽1-4中,还包括限位垫片1-7,所述限位垫片1-7与限位块1-3连接,第一密封圈1-5安装在瓶身1与限位垫片1-7之间。排气结构2包括设置在内瓶的瓶身1的底部的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便携式可充喷液瓶,包括喷头组件、内瓶和外壳,喷头组件安装于内瓶上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先将外界的大瓶的喷嘴对准喷液瓶的充液口1-1,使顶杆充液通道的入口与大瓶喷嘴对准,然后下压喷液瓶使得顶杆1-2上升并压缩弹簧1-8,进而使顶杆1-2上的第一密封圈1-5与充液口1-1上端分开,使内瓶1与充液口1-1接通,大瓶里的液体在大瓶内的压力作用下由充液通道进入充液口1-1并进入内瓶的瓶身1。
充液后,松开大瓶喷嘴与顶杆1-2,顶杆1-2在弹簧1-8的作用下迅速复位,使得限位块1-3的第一密封圈1-5、限位垫片1-7与充液口1-1的上部紧贴,形成密封,完成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圣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圣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8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容器
- 下一篇:一种全塑边连接型奶粉罐罐盖